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February, 2024

四旬期第二主日 (乙年) — 圣容的镜像反射

Image
  谷9:2-10 今天我们读到基督显圣容的福音,耶稣带著一班亲密的同伴,伯多禄、雅各伯和若望上山祈祷。似乎这不是第一次,或许耶稣正准备他们建立独自祈祷的习惯,而这与犹太人的传统习惯载然不同。那天却有点不寻常,祂「变身」了。祂整个人、祂的衣服、祂的面容,全都在发光发亮。就像祂的人性面纱被移去一会儿,祂的神性就在祂亲密的门徒眼前闪耀起来。 无可避免地,这使我们忆起梅瑟如何在山上以十分相似的方式与上主会面。当他回来时,祂不得不用面纱去遮盖脸上的强光。梅瑟在某程度上反映著天主的光耀。而然耶稣的转变却不仅仅是祂的面容,而是祂整个身体。这些都是与主相遇的人会发生的转变。 同时,门徒享受著梅瑟和厄里亚与他们在一起的经验,这是多么令人狂喜欣快啊!他们想在那里搭帐棚锁住那一刻,就好像自拍或载图般,永远保存停留在那一个经验中。我的朋友Paulson神父 (CMF) 将这一刻抽述为:「将经验圣殿化」。他们想保存这个经验,这就好像有人试图把尼加拉的雾气捕捉到樽子里去,或像旧时的孩童游戏想要把阳光放进火柴盒一样,可惜都是徒劳无功。 他们的建议来自一场梦。圣经中的「梦」形容对情况的严重性缺乏意识。我们读过睡著了的女童、管家、仆人和在革责玛尼园睡著了的门徒,这些全都指出他们未有识别到当时的严重性。永远活于光荣中是耶稣受伯多禄的试探之一,但耶稣没有理会。耶稣后来告诉他,祂将被迫害致死。耶稣显圣容后,便带著他们下山回到现实中。 本文除了神学上的默想外,也值得思考一下:我们的样子在甚么时候看似天主的面容?甚么时候我们向别人反映著天主的神光?别人甚么时候开始反思他们看见了天主?这需要我们有一个巨大的「实体转变」(transubstantiation)。这是我们用来形容在弥撒中饼酒藉著被祝圣而产生的实体转变:饼的整个实体被转变成为基督身体的实体;酒的整个实体,被转变成为祂宝血的实体(天主教教理1376)。当我们的实质转变成为神性的形象时,这种实体转变就发生在我们身上。当我们如同基督一样思考和感受,我们的实质就会转变。当我们如同基督一样行动,我们的外貌就会转变。 德兰修女就养成了这种神圣的面容。有人跟她说:「给我一百万美元,我也不会做你所做的那种工作。」她回答说:「我也不会。但我这样做是因为我在他们每个人身上看到了基督受苦的面容。」这些穷人中,有些称德兰修女为神、女神,或其他相等于神的称号。这就是转变的奥

四旬期第一主日 (乙年) — 当你独处时所面对的心魔

Image
  谷 1:12-15 玛尔谷在今天的福音给我们记述了基督受试探的故事。 人們常常質疑到底耶穌是否受過考驗或試探。 考验是指一种检验产品的弹性和质量,或人是否能承受下一个级别的压力的方法。在这个案例上,是圣神引领耶稣到旷野里去。天主不会煽惑人犯罪,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耶稣在开始祂充满挑战,且最终将会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事工之前,这只是耶稣为找到力量的一次考验而已。 旷野明确地唤起以色列人在西乃旷野四十年的考验和失败记忆。以色列人失败的地方,正是耶稣克胜的地方。四十年也指一代人的一生,这个线索指出耶稣一生将会经历无数的考验。 旷野是一个隐喻,意指你完全独处的情况。一个人的真面目只有在独处的时候才会显露出来。在没有观众鼓掌,装束都除去,所有表演都消失时,人就会成为真正的自己。正是这个时候一个人的真面目才会显露出来。当一个人在面对自己的心魔、自己的弱点时,就可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按自己的价值观进行不正当的谈判。耶稣经常在祂的行动中选择退到旷野去。当人们在寻找祂时,祂却独自在祈祷。当人们想立祂为王时,祂远离了所有的同伴。有时当祂寻求安慰时,却被唾弃。在革责玛尼园的时候,祂想从门徒身上得到一些安慰,可是他们的心神却没有与祂同在。有时耶稣选择了旷野,而有时旷野却找上了祂。 在圣经中,试探的故事没有观众,也没有目击者。耶稣独自一人在旷野中。这件事只有门徒从耶稣那里得知。耶稣知道祂的勇毅在那里受到了考验,祂的价值观也同样受到考验。显然,祂希望门徒能够从祂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因此祂才选择向他们分享这则故事。 玛尔谷省略了的部分与他在叙述中选择记录的内容同样重要。为何他没有讲述耶稣战胜了诱惑呢?当我们看看下一段关于野兽和天便的句子时,就会得到答案。他们继续与祂在一起,直到祂藉著死亡和复活战胜了邪恶。使用「生畜(动物)」和「野兽」一词的象征意义通常具有不同的含意。「生畜」是指物种,而「野兽」则指动物的恶性。因此这里的邪恶更指向祂生前必须与之共存的心魔。而这里的天使则代表祂一生中所得到的安慰。 为每位领了洗的人或门徒来说,这也是一个指标。当你选择按福音的价值而生活时,你必定会受到试探和考验,与此同时你也会得到安慰。那些随波逐流的人永远不会感受到挑战或考验,因为他们没有任何价值观可以被考验! 祂真正的考验在后头。在革责玛尼园,祂受到试探要摆脱天父的计划。如果祂在之前独处时的考验中失败的话,

常年期第六主日 (乙年) — 被洁净:被医治

Image
谷1:40-45 今天的福音与治愈一个痳疯病人有关。曾经有一段时间,患有这种疾病的人被称为痲疯病人,这好比他们的职业,如同被称呼为医生或律师一样!幸而人们对此病有新的理解,而痲疯病人一词也再没有被使用。现在痲疯病可以透过药物获得治愈。可是在耶稣的时代却并非如此,患有此病的人会被社会驱逐,身上的伤痕亦挥之不去。 那时还没有药物可治疗痲疯病。众多皮肤类的损伤亦可能被视为痲疯病,而处理这种疾病的方法就是隔离,直到司祭宣布感染者已经洁净。司祭的工作就是检验每宗个案,并宣布那人在礼仪上洁净与否。在宣布前,那人实际上可能是洁净或不洁,然而附有洁净礼的宣布却至关重要。 在福音描述的事件中,这人的请求是洁净我,一种宣告他洁净了的礼仪,好让他恢复社交活动。我们深入查看旧约有关洁净的法律,就会发现患有一些皮肤症状的人可被视为洁净,尤其是司祭认为那病不具传染性的话。使人洁净不等于医治。使人「洁净」好比法庭宣告某贪污腐败的行为不成立,它未能指出嫌疑人有没有行贿,只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那人有罪已而。这人希望耶稣宣告他为洁净,然而耶稣所做的却是让他真正的痊愈。在马尔谷福音中,我们常看到耶稣致力于治愈人的内心。当一个瘫子被带到耶稣跟前时,耶稣首先赦免了他的罪,使他内心得到真正的治愈,然后才处理他的外在瘫痪症。 耶稣叫那痲疯病人去给司祭检验以宣告他为洁净。文章并没有提到他去见司祭以宣告他为洁净,这可能触犯了洁净礼。内在获得治愈的人再不需要外在的洁净宣告。真正痊愈的感受比被宣告为洁净的感受更好。 这与我们基督徒的生活亦有关联——过真正的圣洁生活而非被认为是圣洁的。不洁的人可以表现得圣洁,然而心理上却怀著恶意和邪念。耶稣称这些人为「石灰刷白的坟墓」,外表光鲜亮丽,内里腐败恶臭。耶稣在其他场合也曾谈论过这种内在的洁净。在马尔谷第七章,耶稣与法利塞人辩论洁净的问题时,我们惊讶地发现法利赛人抱怨的不是门徒的卫生问题,反而是洁净礼的问题。即他们关心的不是健康的个人生活,而是传统。某些地方失去了重心点,但他们却继续著眼于外在行为。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点,只要看看弥撒时司铎在献礼前的洁净礼就足够了。司铎念:「上主,求你洗净我的罪污,涤除我的愆尤。」倒在他双手的水不足以清洗他的手使他洁净,这象征灵性上的洁净。司铎在献礼前其灵性要洁净。即使他没有此等洁净,他仍然可以举行礼仪和清洗双手。耶稣此时强调的是礼仪前和后

常年期第五主日 (乙年) — 不要驯化神圣的使命

Image
  谷1:29-39 在今天的福音里,我们在伯多禄岳母的家找到耶稣。马尔谷按他的习惯,顺便提供了一些关于祂从哪儿而来的讯息。耶稣才刚从会堂走出来就马上开始医治百姓。耶稣从祈祷之所获得力量后就把它用在病人身上是值得我们留意的事。这正好提醒我们要把每天或至少每个周末从祈祷之所(圣堂)收集到的灵性能量,用来治愈我们的家人和与我们有关联的人。我们的话语以及接触都必须能够治愈与我们相遇的人。 耶稣在房子里所做的事同样以一个有趣而细微的轶事来描述。在当时,人们被要求远离病患,不要接触他们。但耶稣却偏偏去接触伯多禄生病了的岳母。耶稣不怕疾病会玷污祂,就像医生接触病患却不会生病一样,因为他们有一定的知识懂得如何保护自己。耶稣在其他情况下也触摸过不该接触的人。当那个癞病人前来请求耶稣医治他时,耶稣摸了他便痊愈了(谷1:40-45)。根据犹太法律,他必须被隔离直到晚上,或很多时直到七天之后。另一个相似的情况发生在一个患血漏的妇人触摸耶稣之后(谷5:25-34)。耶稣显然违反了旧约中取洁的法律(户19、助11)。祂的作为是多么的大胆啊!不过这并非要鼓励任何人躲开自我保护的规定,反而是要显出耶稣对祂自己的安全标准有一定的确定性。祂是圣洁的,没有任何事物能够玷污祂。 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灵性渗透。一股灵性能量从较高的聚集点流到空洞之处,或较低的点。邪魔永不可能聚集到足够的能量去玷污或感染宇宙的主宰。若我们的灵性能量较低,那么外在的邪魔就会渗到我们之内。 对耶稣来说,在伯多禄岳母的家是忙碌的一天,即使在日落之后祂也没有停止事工,人们继续前来求医。整个城镇的人都围绕著祂直至夜深。祂赚了一夜好眠。然而第二天早晨,当门徒以为又到耶稣的「工作时间」,却不见祂的踪影。祂正在祈祷,与天父会面的使命中。现在我们认识到祂的灵性能量的源头。 今天福音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重要地方就是门徒的行为。当有人生病时,他们咨询耶稣,帮助病人来到耶稣跟前。他们都获得痊愈。门徒感到有什么重要的事正在发生,他们享受自己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人们倾向把耶稣留在他们的城镇,且无意识地把祂当成本地的医师。耶稣却从人们期望的陷阱中脱身而去。祂与天父共同决定,祂灵必不会被驯化在一个狭小的地方,而是要到往普天下去医治世人。门徒却多次试图驯化耶稣在他们的思想框架下。在增饼奇迹后人们想立祂为王,门徒也喜欢这个主意。在耶稣统治耶路撒冷时他们想谋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