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十七主日(丙年) — 颠覆性的祈祷

 



路11:1-13


这段福音初次提及耶稣如何教导祂的门徒们祈祷。在这个过程中,耶稣进一步向他们解释天主的本性、好的祷文的特性、祈祷者应具有的性情,以及聆听天主的声音的明悟。路加把耶稣描绘为一个常常与天父相连的祈祷者。耶稣祈祷时的变化格外吸引著我,不过这一点让我们暂时搁置一下,先来听听耶稣对祈祷所作的教导。

当门徒要求耶稣教他们祈祷时,耶稣以「我们的天父…」作为开端。祈祷的对象是一个父亲——全人类的父亲。耶稣一举改变了人对天主的概念:只能从感受到的这股力量,而非直视中,来推想这掌管时日的神是凶残之神、复仇之神、善战之神、审判之神和忌邪之神。现在天主子亲自降临教导我们,消除我们以不同称号名命的这股力量的误解。天主只有一个属性:祂是一位父亲。

称天主为父是耶稣所作过最具颠覆性的事之一。在此之前,宗教的结构是建基于罪过和罪恶感的基础上,而且需要透过中介作为罪过的补赎。司祭制度的职务是作为人与义怒中施行审判的天主之间唯一认可的对话者。他们需要代人民向天主呈奉不同的牺牲祭献来恳求祂的怜悯。然而这个观念随著降生成人的天主子与天主父独特的个人体验而得到改变。耶稣教导我们所有人都是天主的儿子,因此与天父的联系并不需要什么对谈代表。从一个祷文中,耶稣摧毁了犹太人的宗教结构。回想一下耶稣如何洁净圣殿。祂宣告圣殿是天父的殿宇,容不得任何用于祭献的牲畜的卖买发生。这是一个祈祷之所,一个无需牲畜祭献便可与天父联系的场所。耶稣移除了人神之间的仲介者,必定激怒司祭团!

指控耶稣的罪状就是亵渎,因为祂自称为天主的儿子。祂确实是啊!我们所有人都是。只因那施行审判义怒而不可亲近的天主的形象还残存在我们的心中,以致我们仍然与天父保持距离。

福音中记述三个最为凄楚的祈祷场景:耶稣显圣容时的祈祷、于革责玛尼园和加尔瓦略山上时的祈祷。这些祈祷均发生在山上——大博尔山(也有争论是赫尔孟山)、橄榄山和加尔瓦略山。耶稣在任何地方都在祈祷,在平原上、旷野上、城郊的房子内或海边。祂把世上所有的地方都成为祂祈祷的场所。我忘了在哪里读到一则有关一位男孩正要去丛林祈祷的故事。有人问男孩说:「天主无处不在,为什么你偏要到丛林去祈祷呢?」男孩回答说:「是的,天主在那里都是一样的,可是我并非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若我们能培养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感受到上主的临在,那么身在何处并非重点。然而经验告诉我们,我们需要特别的空间去调整自己进入祈祷。有些人在何任地方都可以进入祈祷,有些则不然。让各人善用他们感到舒适的空间去祈祷吧。但是,我们必须要祈祷。

我正要说的是,耶稣在前述这三个山上,在这些重要时刻祈祷时所发生的事。在大博尔山,耶稣显圣容。祈祷能使祈祷中的人产生实质的变化!耶稣的容貌改变了,这正是处于深层祈祷中所发生的事——被转化。很多时,我们祈祷为的是要求天主改变祂的心意,赏给我们所想所望、对我们有利的事,而非寻求天主转化我们。

在橄榄山时,耶稣为己益恳求天父免去祂的苦杯。祂感到害怕,甚至有逃离一切的诱惑。不过最终,耶稣的内心在祈祷中得到转化,坚信十字架是拯救世人的途径。那些以简单句子记录下来的祷文,未必是耶稣一口气说出来的。祂说:「父啊!祢如果愿意,请给我免去这杯罢!但不要随我的意愿,惟照祢的意愿成就罢!」(路22:42)祂可能经历了个人内心的转化才能说出第二句话来:但不要随我的意愿,惟照祢的意愿成就罢!看看耶稣所使用的句子,正正就是祂在「主祷文」中所教导我们的。祈祷不仅仅是口头禅,更是一种持续不变的生活态度的名称。

耶稣在加尔瓦略山的祈祷,对我们这些身处不同时代和空间的读者来说同样令人感到心碎。祂喊说:「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为什么舍弃了我?」(玛27:46)接著祂又再一次从祈祷中得到转化。「父啊!我把我的灵魂交托在你手中。」(路23:46)一个感到被遗弃的人在一瞬间明白到圣父就在祂的身边,即使看不见祂。然后耶稣把祂的灵魂交托给那看不见的圣父。看看一个人如何从顷刻之间透过祈祷,从感到被遗弃转为完全的信赖。

每一个祈祷都是自我转化的时刻。若然我没有得到改变,那么就需要改变祈祷的方法及生活的基本观点。一个人在不情愿改变自己下所作出的任何祈祷都是空洞无意义的。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丙年) — 鼓起勇气,抬起头来

四旬期第四主日 (乙年) — 神圣之光,引领我从黑暗走向光明吧

常年期第十九主日– 乙年 - 吃我的肉与活我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