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二十三主日(丙年) — 令人气馁的领袖

  



路14:25-33


耶稣在今天的福音中对跟随祂的人提出了三个令人泄气的条件:一、恼恨你的父母;二、舍弃你的一切所有;三、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随我。对任何一个领导者而言,这些加于跟随他的人身上的都是自杀式条件。而这些令人泄气的要求,只有在耶稣朝著耶路撒冷而去的这个最终旅程的背景之下才能理解。

正如我经常提到,耶稣到耶路撒冷的旅程从祂决意面朝耶路撒冷而去那刻已开始了(路9:51)。这趟旅程从加里肋亚开始,走访各城各村,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跟随耶稣。耶稣担心跟随祂的人误解了祂这趟旅程的目的,就向他们澄清此行的目的和其艰苦来劝阻他们。祂担忧他们在没有考虑清楚后果前便草率地决意跟随祂。建造一座塔和同别的国王交战的隐喻,暗示跟随耶稣和追求天国的严肃性。

跟随耶稣的人或许幻想著黑落德和比拉多将被打败,耶路撒冷将被夺回,而达味的国王将被重建。显然,耶稣知道结局截然不同。在祂显圣容时,祂已清楚知道自己将会被交付,死在耶路撒冷。正是在这是这样的背景下,耶稣发表了这三个令人气馁的声明。

恼恨自己的父母。由于这趟旅程相当危险,耶稣知道自己不会幸存。然而跟随祂的人中有谁会舍命呢?祂知道吗?祂不能确定,但肯定的是,耶稣为此事担忧不已,因为他们有可能一去不回。耶稣在革责玛尼山园被捕时,祂要确保没有一个人因祂而被捕。耶稣告诉兵士们,若他们是为祂而来,就让祂的同伴离开。耶稣担心他们的安危。

「十字架」一词对听众来说显得十非不祥。它只有一个意思,就是背著它的人都会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如前面所述,耶稣担心跟随他的人一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因此祂所提及的十字架不是什么隐喻,而是真实的十字架,而祂本人正是第一个要背起它的人。门徒将会跟随祂。把十字架比作生命中的重担,抹去了我们对耶稣预言将要发生在门徒身上迫切的危险的理解。若望在福音中记述很了多跟随耶稣的人在旅途中离祂而去。他提及此事,是因为这个教导并不容易。这个教导包含为跟随耶稣到耶路撒冷,而乐意接受可能会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觉悟。

耶稣同时要求他们在踏上旅途前舍弃一切。这话也并非隐喻,而是确实地告诉他们要舍弃一切所有。不是个人视之为珍贵的东西,而是田地和财富,因为他们正要踏上的旅程,连耶稣祂也不清楚他们是否有命回来。若这些人将来会为旅途中的贫困和资源缺乏而后悔的话,那么踏上这个旅程根本就毫无意义。我们可以回顾以色列子民穿越西乃旷野的旅程。以民后悔离开埃及,因为他们怀念埃及的食物和舒适。耶稣提醒他们要舍弃一切,即差不多合法地,把所有产业留给留在当地的人。

在福音的其他地方,尤其是路加福音,很少提及弃绝,通常都是关于分享。然而这里所指的弃绝并非指分享,而是要抛弃一切产业,因为他们可能无法回来领取;这也不是论及对穷人的慈爱和怜悯,而是纯粹的放弃财富。只有那些一心为追求天国的人,才能如此办到。

即使明白到这趟旅程的实际意义,也没有抹去当中所隐含的意义。这趟旅程也可以比作我们个人或社会间的信仰之旅。现今社会的生活模式和耶稣时代的迥然不同,越来越少孩子与年迈的父母同住,特别是在南北半球间大批移居的情况之下。在长者生命的尽头,照顾和陪伴他们的往往都不是自己的子女,而是别人。被视为世上最宝贵的孝爱父母之情,现今也不见得真实,虽然我很不想这么说,但这是现实。把孩子视为一切而疼爱他们的父母也日益减少。父母如果真心爱护孩子的话,必定会在家庭生活上作出很多相对的调整。我不是指要维系家暴的婚姻,而是一些引发离婚的愚蠢理由。

十字架也有它的隐含意义。现今越来越多人承受著巨大的压力和担忧。由于人们无法接受他们所肩负的十字重架,社会上患有抑郁症和精神疾病的比列正在攀升。人们承受创伤的复原能力——即忍痛力,十分薄弱。我们需要学会拥抱我们必须要作出的种种牺牲,以活出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耶稣邀请我们过一个有崇高意义的人生。当我们能够厘清人生目标时,我们就会乐意牺牲我们宝贵的人际关系和财富来拥抱我们的十字架。那些不相信崇高意义的人,或没有目标地生活的人,都无法为了未来的得益而舍弃任何当前的便利。这个问题深入我心:「是什么让我乐意牺牲一切也要得到的呢?」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丙年) — 鼓起勇气,抬起头来

四旬期第四主日 (乙年) — 神圣之光,引领我从黑暗走向光明吧

四旬期第三主日 (乙年) — 清理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