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二十四主日(丙年) — 当价值比价格标签更重要时



路15:1-32


耶稣论述了三个比喻:一、失钱的比喻;二、亡羊的比喻,以及三、荡子的比喻,以确立天主慈悲的心。耶稣之所以讲论这三个比喻,是因为法利塞人和撒社塞人嘲笑罪人和税吏,并且不赞成师传和这些人一起吃饭。他们判断罪人和税吏在天主面前是不堪当的。耶稣讲述这三个比喻有其不同的程度。「达玛」(钱币)是死的,羊是活的,而儿子和父亲之间的关系,比妇人和钱币,或羊和牧羊人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如果理解这个发展,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窥探这三个比喻间更深层次的意义。

如果钱是透过刻苦耐劳而赚回来的,它的价值远高于它本身的购买值。从利息中赚取的十块钱,远不及从体力劳动中挣得的十块钱来得矜贵。金钱的价值往往不是根据它的购买值来计算,而是根据消费后剩余下来的存款而计算的。在这个比喻中,寻找钱币的是一位妇女,因为她挣钱远比男人困难得多,所以她对自己赚回来的钱币,比男人抱持著更强烈的感情连结。

在第二个比喻中,一个有情感的牧羊人正在寻找他迷失了的羊。由于他对失去的羊抱持情感,他便丢下其余九十九只羊,不顾一切也要找回失去的那一只羊。数字根本是毫无意义的。统计每年亡死人数的官员永远都感受不到那些失去至亲的家属的悲痛。有些无形的事物是不能用经济或数字来衡量的。

在第三个比喻中,《荡子的比喻》显示了失去的强烈程度,以及失而复得的喜乐。在此相通的是,一个牧羊人从一百只羊中遗失了一只羊,和一个父亲从两个儿子中失去了一个儿子。这种强度是倍增的。耶稣解释上主如何在情感上与祂的儿子、圣者和罪人连结在一起。

把父子间的情感关系分隔开来,取决于量,是法利塞人的思维。只有精神分裂的人才会把孩子区分好坏,然后抛弃不好的孩子。我们对别人的孩子作出批判相当容易,但对自己的孩子,往往却失去了客观性。在法利塞人的思维中,天主是属于义人的,而罪人并不属于天主。把天主描绘为父亲,就是把法利塞人宗教观的基本设定的力度给削弱了。

人常常凭自己固有的成见来判断彼此。我最近听到有关这个行为准则的例子是来自一部电影,片名我忘记了。一位刚刚选择离婚的妻子,被她的丈夫诬告她与另一个男人有染。这女人被丈夫的妄想症折磨了很久。然后有人质问丈夫:「你为她的忠贞感到烦扰是因为你不忠。」这就是事实。这个男人不善于忠贞,却对妻子的忠贞存有偏见。

法利塞人和撒社塞人把税吏「从好友中删除」(unfriended),把他们当作坏人,不值得他们尊重。那么他们的成见是什么呢?他们担忧的有两件事:名声和罪恶。他们担忧耶稣把跟随者聚集起来的人数,就试图批判祂——即耶稣在罪人和叛徒间所获的低劣名气。耶稣称法利塞人和撒社塞人为假善人。法利塞人没有为他们的罪恶而被捕,不是因为他们圣洁,而是因为他们够精明,犯不会被人发现的错误。

那么我们判断别人的准绳应该是什么?首先,我们根本不应该判断。我们可以建立的,是以超性的目光去看待身边的人。天主以爱的内涵律来审判,因为天主是爱。因此比起义人,罪人和犯错的人需要更多的关怀和照顾。耶稣不把罪恶视为不合乎与罪人建立关系的资格。祂知道圣父把圣徒和罪人同样视为祂自己的儿子。

我们一直在判断别人,而我们判断别人的指标是基于自身的价值观——一个因人而异的价值观。一个历尽贫苦的人,可能会发展出以其负担能力来对身边的所有人和事作出评判的倾向。一位司铎可能会按圣堂的出席人数来不断评估他的团体,以致那些不去圣堂的人都成了坏人。一个对洁癖有执著的人会与注重卫生的怪人成为朋友,而其他人则是坏人!

我忆起教宗方济各在探访意大利一所监狱,与一名囚犯交谈时,听到他说他不知道为什么他是教宗而不是在监牢里。我们对自己得来的身份地位,真的没有任何功劳可言。我们所在之处是天主早已安排好的,我们只能为我们是什么而心存感激,并且不要以别人困境来判断他人。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常年期第二十三主日 (甲年) — 纠正近人之前且看自己的意图

四旬期第三主日 (乙年) — 清理圣殿

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 (甲年) — 不想失去生命就得献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