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November, 2022

将临期第一主日 (甲年) — 使人得救的判断

Image
  玛 24:37-44 今天福音所使用的语言可能会使人对世界穷尽和天主的审判作出过度的解读,甚至夸夸其谈。此外,亦可能会降低了人要对突如期来的死亡的准备的邀请,以至措手不及。这些解释都是由于缺乏对耶稣时代广泛使用的默示文学的理解,它与我们的心态和文化是完全陌生的。 我们应常常牢记一个原则:福音本质上是好消息,即喜乐和希望的信息。谁以福音来灌输恐惧和焦虑,便是使用不当,且把福音真正的意义拉远了。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福音所截的内容是什么。 让我们回到福音的上下文。一天,门徒邀请师傅观赏圣殿的宏美壮丽。可是耶稣没有分享他们的自鸣得意,反以预言吓倒他们:「你们不是看见这一切吗?我实在告诉你们:将来这里决没有一块石头,留在另一块石头上,而不被拆毁的。」(玛24:2)拒绝悔改的耶路撒冷正在宣告自己的衰落。 门徒感到十分惊讶,便问了两个问题:「什么时候要发生这些事?」以及「什么是你来临和时代穷尽的先兆?」耶稣并没有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反而藉著一个对所有时代的人都适切的教导来回答他们:你们该醒寤。为了更好地说明,祂举了三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取自《创世纪》(创6-9)。在诺厄的日子有两类人,其中一类满脑子都是吃喝婚嫁,他们毫不准备必会丧亡;而另一类则保持警醒,留意将要发生的事。他们觉察到洪水快将来临,他们得救了并展开了新的人生(玛24:37-39)。 就像那突如其来的洪水,耶路撒冷的毁灭也是猝然而来。正如诺厄的日子很多人都死了,同样,凡不承认天主的使者,不听从祂的话的犹太人将在圣城毁灭时一同丧亡。凡开启自己的眼目和心灵承认上主并接受祂的话的人必要得救,并且生育新人。 第二个例子的灵感来自男女的日常工作,在田间种植和准备做面包的面团。他们投入工作,赚取生计,吃喝婚嫁。该用什么标准从两个相同的行为中去选择其中的一个是一个很好的默想主题。耶稣提及有著相同行为的人们,为何一个被天主称为正义,另一个却不然呢?法利塞人和税吏都上到圣殿祈祷,税吏领会到自己不配获得上主的祝福因而被上主称为义人。许多人上到圣殿的银库作奉献,惟独穷寡妇的奉献获得上主的悦纳,因为她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奉献给天主。耶稣诉说著行善的人。那些不让左手知道右手所行的事才会被天主悦纳。因此,是否被天主悦纳的标准完全取决于一个人行事的态度和意图,而非行为本身。主耶稣邀请我们以正确的意图行每一件事。那些被今世的忧虑所压倒的人将被留下,意即

常年期第三十四主日 基督君王节 (丙年) — 以十字圣架换取宝座

Image
路23:35-43 以色列人期待著一位伟大、富有、强大、永恒和战无不胜的君王。天主在今天的福音中就回应了这些期望。在加尔瓦略山上,耶稣与两个凶犯同被钉在十字架上,头上刻有祂的罪状:这是犹太人的君王。没有宝座,只有十字架;没有仆人,只有侮辱;没有王袍,反而赤身露体。耶稣的王权多么奇异!与常人所想像的君王截然相反。遗憾的是,很多基督徒怀有与犹太人相同的希望。他们认定基督的王国必会得胜,必会凯旋。然而被击败,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君王摧毁了我们所有的计划。 两个凶犯中的一个甚么也不懂,他对默西亚唯一的指望就是把他从酷刑中解脱出来。耶稣没有帮助他:他表明自己无法满足他的要求。 另一个凶犯是唯一一个确认出耶稣是君王的人:「耶稣,当你来为王时,请你纪念我!」他直呼耶稣的名字,把祂视为朋友,一个整生都饱受打击的朋友。他不把耶稣当作「绅士」,而是同行伴侣,一个承诺与他共同面对恶人的命运的伴侣,尽管祂是个义人。他没有妄想耶稣会奇迹般地拯救他。他只要求耶稣在他因一连串的过失和罪行而导致此生最后的旅程上,能够陪他一起完成。耶稣应许他说:「今天你就要与我一同在乐园里。」 这就是君王的审判,一如玛窦福音第25章审判的场景,耶稣把绵羊和山羊分开。那些在左边的未能识别天主何时经过他们身边;而那些在右边的却识别到天主何时经过身边,且善待了祂。耶稣对右边的凶犯许诺,在祂的王国里将备有一席。其实这些凶犯的历史都是我们每个人的历史:谁没有行过像他们一样的事?谁不曾仇恨、诽谤和不公义地对待弟兄?谁没有在社会、家庭、基督徒团体中引起过大大小小的灾祸?然而重要的是信赖这位君王的仁慈! 在许多人的内心深处,仍然认为十字架上的耶稣的王权没有得到相称的庆祝。那不过是一个不幸的时刻,真正的显示将会发生在世界穷尽之时。基督的光荣便会彰明显耀:祂将带著天军降来显现给世人,特别是对钉死祂的人显示祂的权能。 耶稣在临死前,宣告执行处决祂的人无罪。这项宣告于末日仍然有效,或只是临时声明,以便日后修改?是否有些人相信耶稣在加尔瓦略山上并非处于理想的状态去客观地评估处决祂的人的责任归属?那更不用说祂光荣的彰显了? 若我们仍然培养这种想法,我们就没有捕捉到天主在耶稣身上显示的容貌。对杀害耶稣的人的审判——坦白地说——不会重审。祂赦免处死祂的人,在祂人生最光荣的时刻,即在十字架上时,祂展现了祂的极度爱情,拯救了他们。我们无时无刻不把世间君王

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丙年) — 鼓起勇气,抬起头来

Image
路21:5-19 地球会穷尽,太阳和太阳系亦然;宇宙和多元宇宙同样会穷尽,所有的一切终必消逝,不过并非在你我一息尚存之时。然而,政局的动荡、战争、饥荒和瘟疫迫使我们陷入痛苦和沮丧的境况。就像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或国与国之间紧张的关系所带来一触即发的危机均为我们带来同样的沮丧。世界末日的谣言迅速地广播开去。原教主义者引述一些圣经章节来证实这些绝望和迫在眉睫的危险,当中最常被引用的就是:「在末日,困难的时期必要来临,因为那时人只爱自己、爱钱、矜夸、骄傲、谩骂、不孝顺父母、忘恩、负义、不虔敬、无慈爱、难和解、善诽谤、无节制、无仁心、不乐善、背信、卤莽、自大、爱快乐胜过爱天主。」(弟后3:1-4)每一个世代都会发生这种令人不安的事,所以那些想要推测世界末日的人不难去制定日期,而这正是耶和华见证人 (Jehovah’s Witnesses) 所做的事。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利用我们对恐惧和焦虑的脆弱心理来营造天主是残酷和暴力的信仰观。让我们更仔细地聆听主,看看祂透过默示文学想要向我们传达的到底是甚么。 路加在公元85年左右撰写福音。在耶稣死而复活后的五十年间发生了诸多巨大事件,例如战争、政治革命、灾难和耶路撒冷圣殿被毁。基督徒成了不公义和迫害下的牺牲者。要如何解释这些戏剧性的事件呢? 有些人被圣言之主的话有所吸引:「将会有大地震、饥荒和瘟疫;将有可怖的异象从天而来⋯」这就是解释——耶稣已预见一切。不幸(尤其是耶路撒冷圣殿的毁灭)就是世界穷尽快将来临和主要从天乘云而来之时的先兆。今天的福音试图回应这些虚假的期望,并纠正一些加给圣言之主的错误解释。 这则教训发生在圣殿,当时有些人来到耶稣跟前,邀请祂欣赏圣殿的美丽。拉比常言道:谁没有见过耶路撒冷的圣殿就不能想像这世上最壮丽的奇观。耶稣的回答却令人惊愕不已:「你们所看见的这一切,没有一块石头,留在另一块石头上,而不被拆毁的。」他们感到惊讶,就问:「那么,什么时候要发生这些事?」耶稣却未能确定那日子:祂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世界穷尽的日子和时刻。(玛24:36)祂并非魔术师或占卜师,因此祂并未有回答。 路加为何要提出这个片段呢?因为在他的团体中总是有些假先知常常对基督徒团体构成严重的威胁。路加记载耶稣也很烦恼,并警告祂的门徒要慎防预言世界穷尽快将来临的人。祂强烈地劝告他们:「不要跟随他们。」 那么在主再度来临和世界穷尽之前的这段时期将会发生甚么事

常年期第三十二主日(丙年) — 在恐惧和虚幻之中,只有希望

Image
  路20:27-38 復活总是撒杜塞人和法利塞人之间引起争议的话题,即使双方同为宗教团体。今时今日,这种争议则发生在相信天主和不相信的人之间。撒杜塞人是由富人阶级组成,他们亦是罗马政府的合作者。所有司祭长(他们对耶穌的死须负上最大的责任)都是属於这个派别。 相较法利塞人相信復活,撒杜塞人却抱有疑惑,因为梅瑟法律 (Torah) 并没有提及復活。况且,他们有大把金钱供他们在现世享受逸乐,没有人觉得有必要去思考来世的事。 听了耶穌的言论之后,撒杜塞人明白耶穌相信復活。为了使耶穌信服并改变祂的想法,他们就引述法律书中允许寡妇与她丈夫的弟弟再婚之事。可是他们对耶穌的回答始料未及。 即使法利塞人相信復活,但他们确相永生才是今世的成全。因此,他们垂下眼帘喃喃自语,从这场滑稽的对话中迅速离开。 耶穌对復活的理解与法利塞人截然不同。祂站起来阐明道,首先:「今世之子也娶也嫁;但那堪得来世……他们相似天使……是天主之子。」(路20:34-36) 人死后若回到同样的身体,同样的生命根本毫无意义。在天主内的生命却是一个全新的状态:当一个人被引入其中时,除了保持原有的身份外,更成为一个不同的存有,不死不灭,相似天主的使者(天使)。 在天主内的生命将是怎样的呢?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必须十分谨慎, 不然就会如同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般对永生抱有无限而危险的幻想。不论我们现在经验到何等正面的事,都必定会把它无限放大——高兴、享乐、满足——如同拉比所支持的,回復到婚姻的生活。 遗憾的是,现今许多基督徒的一些陈述、祈祷和疑问仍然潜藏着与法利塞人对「肉身的復活」抱着有相同的想法。然而耶穌所指的復活——即天主把人置於与天使同等的状态——却有着天渊之别。对耶穌而言,尘世的生命一如妊娠,为準备新的诞生。这些人要进入的世界别无他处,因为那是终极的世界,在那裡再没有任何形式的死亡。 就如在母腹中的胎儿不能想像等待他的甚麼样的世界一样,人也不能想像在天主内的生命将是怎样。这奥秘尚未显明,并非因为主想增加我们的焦虑或惊喜,只因我们的智力不足以理解此事。「这必腐朽的肉身,重压着灵魂;这属於土的寓所,迫使精神多虑。世上的事,我们还难以测度;目前的事,我们还得费力追求;那麼,天上的事谁还能探究?」(智9:15-16) 我们只能藉着信德来接近这崇高和不可言喻的真实,相信天主为爱祂的人所準备的,是眼所未见,耳所未闻,人心所未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