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临期第二主日 (甲年) — 从内部清除邪恶

 


3:1-12


每年将临期第二主日,礼仪上都会采用洗者若翰宣讲的福音。他为准备以色列人迎接默西亚而来。时至今日,他仍然教导我们迎接基督的降来。现在和往时一样,要迈开最艰难的一步就是明白到自己有需要从舒适圈中走出来,离开我们自设的虚假宗教观和可靠的神学观,好迎接天主圣言的更新。

在我们深入探讨若翰所宣讲的细节前,我想你们留意一下套用在洗者若翰身上的隐喻。他被称为「在旷野里呼号的声音」。有些译本翻为「在旷野里有呼号者的声音」,这和原文有些出入。为何有人被称为呼号呢?声音具有迅速的特性。声音一发瞬即消逝,在旷野,甚至连回音也没有!更何况当时尚未有录音系统呢。这就指出若翰来的目的,他来只为宣布默西亚的来临,然后就从场景中消失不见。这亦是每一位基督徒的使命,像声音一样把默西亚宣讲给世人,然后从场景中消失一样。

回到洗者若翰的使命,并非所有人都准备好去回应他的邀请,亦非所有人都愿意彻底改变自己的心。例如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对若翰的讲道都很入迷,却未能深入其中。他们不相信他,宁愿死守他们所相信的。(玛1:7-10)他们认为自己在天主面前是个义人,因为他们是亚巴郎的儿子。

洗者若翰对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的谴责是严厉的:「毒蛇的种类!」他把他们比作蛇。他们会向那些不经意靠近他们的人注入致命的毒液,然后恶言相向,宣布灾祸将降临到他们身上。他们冒著像不结果的树一样要被砍掉,又像糠秕一样要被火烧的危机。在我们面前的这个戏剧性景像,似乎正在驳斥读经一中依撒意亚的梦境。

这种带有威胁性的语气从洗者若翰的嘴里发出来绝不稀奇,因为当时的传道者都是这样表达自己,也是圣经中经常出现的用语。纵观整部福音,先驱者的话具有超越即时性的意义。

论及天主的义怒时,若翰并不清楚天主会如何表达。天主发怒的形象经常在旧约中出现,祂的意图并非把仇恨爆发到受害者身上,而是天主的爱的一种表现:祂正与邪恶对战,而非与犯罪的人。祂亦非要打击人,而是要把每个人从罪恶之中拯救出来。

用于砍伐树根的斧头,和耶稣赋予剪刀的功能具有相同的含意。剪刀可以把葡萄树从无用的枝条剥夺其宝贵汁液使其窒息中解脱出来。(若15:2)树木连根拔起被投入火中,所指的并非天主所爱、被视为子女的子民,而是存在于每个人和每个结构中的邪恶根源。这些都必须被剪掉,好让健全的枝条抽芽吐绿。(玛3:10)

伤口总是痛的,然而这是上主的安排。它们为新枝条提供条件萌芽结果。

最后,簸箕是主实现祂审判时的生动形象,它描述天主审视每个人的作为的方式。在人间的法庭上,法官只考虑错误过失,并根据所造成的伤害而作出裁判,他们很少会考虑到善行。然而天主的审判却恰恰相反,祂以圣言作簸箕,把每个人置于圣神辨别的气息内,如同吹散糠秕,把最珍贵的谷粒保留在禾场上——即仁爱的工作,乃每个人所行的善,不论多寡。



诚蒙Fernando Armellini SCJ 供稿以进行分析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丙年) — 鼓起勇气,抬起头来

四旬期第四主日 (乙年) — 神圣之光,引领我从黑暗走向光明吧

常年期第十九主日– 乙年 - 吃我的肉与活我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