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 (甲年) — 与神共舞的邀请

 


玛22:1-14


圣经中的婚宴是主与以色列之间爱情相遇的图像。比喻中的新郎就是儿子,即耶稣;而新娘就是全人类。婚宴就是默西亚时代的幸福。凡接受福音并进入天国的人,都会体验到最真实和最深切的喜乐。

仆人被派去邀请客人。第一批被请的人拒绝赴宴;他们不忍放弃自己的兴趣、田地和生意。他们已感到心满意足,并不需要宴会,认为自己已经拥有此生所需的一切,生活无忧无虑。

从街道和广场聚集而来的客人指全人类,不论好坏,没有差别。事实上,那些没有功德的人将成为优先的。这是一个用来暗示天主的爱是完全无偿的美妙方式,以及「当我们还在软弱的时候,基督就在指定的时期为不虔敬的人死了」(罗5:6)这个事实。

这也提醒我们天主子民是由善人和恶人组成的。这是一个培养自己去了解人性的脆弱,以及对团体打开心扉的邀请。穷人、边缘化的人和那些感到被教会拒绝的人,必须找到一个让他们感到被接受、了解和重视的地方。

这场谢幕原可落在所有人成为宴会的一部分这个甜蜜和愉悦的场景之中。然而,这个比喻却以一个摧毁一切的插曲继续下去。国王进来,巡视参加婚宴的客人,对一个没有穿正装的人感到生气。考虑到这只是一个小罪,国王却以前所未有的严厉态度对待这人,毫不讲理。参加这场喜乐婚宴的人莫不感到惊讶。你如何解释这事?

比喻的第二部分并非第一部分的延续。这是一个全新的比喻,解释上也有别于上一个。这是圣史想要在第二部分带出的主题:那些接受邀请进入天国的人,也有可能背弃福音的道理。他们与那些拒绝邀请的人一样冒著失败的风险。或许我们会想到原先被排除在宴席外被认为不配的人们,其实只有一个才是不堪当的。其余的人只因偏见而被视为不配。

新约中基督徒的新生常常被喻为领洗当天所穿的新衣。仅仅只有领受圣事是不够的,还需要采取适当的行为。基督徒不能表现出旧生活所穿的破衣,即奸淫、不诚实、不忠贞和道德败坏。

至于对不穿婚宴礼服的人所施行的惩罚,首先必须指出,这种粗暴的表达方式是玛窦的典型特色。只有玛窦使用「把他丢在外面的黑暗中」(玛8:12;23:30)及「在那里必有哀号和切齿」(玛13:42-50;23:30;24:51)这种说法,其他圣史均没有使用。

玛窦是写给那些习惯于受当时的传教士以这种强烈的文化表达方式来鼓励和斥责的犹太人。我们必须牢记这个事实,以免成为荒诞的人,甚至亵渎天主的形象:一个没有爱心和慈悲的天主。

圣史的目的是要提醒他团体和我们团体中的基督徒承行和履行领洗誓愿的严肃性。





摘自Fr. Fernando Armellini SCJ的原稿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四旬期第三主日 (乙年) — 清理圣殿

常年期第二十三主日 (甲年) — 纠正近人之前且看自己的意图

四旬期第四主日 (乙年) — 神圣之光,引领我从黑暗走向光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