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10:11-18
善牧主日带我们进入善牧和羊群的寓言中。以色列与牧羊人的隐喻有著密不可分的关联,有时很难将真实与象征分隔开来。除了整少数例子外,以色列的英雄均为牧羊人。亚巴郎、梅瑟、雅各伯、撒乌耳和达味都是牧羊人。他们著名的祖先的社会经济活动给以色列留下了语言和文化的印记。
以色列成就最辉煌的君王达味,奸诈地杀害了他的士兵乌黎雅并与他的妻子通奸后,纳堂先知便是以牧羊的寓言来挑战达味(撒下12)。达味的行为在比喻中被吁为是那个拥有大群牛羊,却宰杀了邻人仅有的一只羊的牧人。虽然达味弥补了他的过犯,可是纳堂的喻言却深入以色列的心灵中,以至非犹太人读者遇到难以理解的文化深度。
旧约亦有多次赞扬牧羊人的隐喻,然而它们都不能与咏唱「上主是我的牧者,我实在一无所缺」这首圣咏的作者相媲美。随著耶稣宣布「我是善牧」,这首圣咏带出了新的细微差别。圣咏中所谓的主就是「我是」,即雅威。留意这是耶稣七个「我是」的宣言之一。以色列亦很熟悉耶肋米亚的预言:「在那里给你们一些随我心意的牧者」(耶3:15)。当耶稣说祂是善牧时,所有这些对旧约文学最熟悉不过的以色列人,都浮现在他们的脑海中。
在这片语中,「善」一词的使用让人联想起雅威对恶牧严厉的斥责,以及祂许诺在耶肋米亚之后兴起一位合乎祂心意的牧者。当耶稣在随后的经文解释恶牧与善牧的本质并与之对比时,旧约的含义变得鲜明起来。
这个寓言中最动人的一句就是「我就是门,除非经过我,谁也不能到父那里去。」一个人要成为门是难以令人理解的事。我们知道在当时,牧羊人晚上会轮把看守著闸门,他们趴在其上,成为门的作用。这样没有动物可以进去而不踏到他,羊也不能不踏他而出去。耶稣以此来告诉人们,祂将怎样为保护祂的羊而舍命。耶稣述说著祂与教会和信徒的联系是多么的亲密,祂认识每一个人的名字和特征。啊!我多少次践踏了祂的心啊,有时甚至让牧者心碎和受伤!在我辜负了祂赐予我的祝福后,我又有多少次回头改过,回到祂炽热的心?
最近,「闻起来像羊的牧者」的图像以新的力量,在教宗方济各《福音的喜乐》通谕中重新展现在教会中。这图像邀请所有牧者与羊更亲密。要更亲近羊,牧者需要卸下许多令人生畏的基建,甚至一些结构。
闻起来像牧者的隐喻让我想起一部印度方言的电影《山羊之日》(Goat Days)。这部求生传记讲述一名男子前往沙乌地阿拉伯寻找工作,而他又是如何被迫在羊栏里看守羊群的故事。他长期与羊生活,使他吃、喝和睡都像只羊。他几乎成为一只羊了,正如标题所谓。主要求牧者与他们牧养的所有羊都建立亲密的关系;分享他们的喜练、悲伤和焦虑。
最后,福音邀请每个人都成为善牧。我们总是同时扮演著牧人和羊这两个角色。我们同时是儿子又是父亲,是女儿又是母亲,是孩子也是兄弟或姊妹。谁被赋予负责去照顾其他人,谁就是牧人。我们当中谁能说他与任何人无关呢?我们所有人对彼此都有责任。因此,我们全都以某种方式担当著牧者的角色。尽管我们都是耶稣圈里的羊,但肩负牧者的角色,关顾别人并为其牺牲同样重要。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