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旬期第二主日 (丙年) — 镜子中的天主性面容
路 9:28b-36
我们今天恭读的是基督显圣容的福音。耶稣带着伯多禄,雅各和和若望 —— 与祂较亲近的同伴 —— 上山祈祷。这可能并不是第一次了。耶稣可能使他们养成单独祈祷的习惯,这习惯同犹太人祈祷的习惯,有些不同。今天,不同寻常,祂“改变-面容”(“trans-figured”):祂的形状,祂的衣服,祂的面容,一切都开始闪耀。祂属人的帷帐,从祂的面容之上,暂时移走了,祂天主性的面容,在祂亲近的门徒面前发光闪耀。
我们不得不想起梅瑟是如何上山,透过一种相近的方式,与天主相遇。梅瑟回途的时候,他时常用面纱遮掩他的面容。在某种程度上,梅瑟是天主光辉圣容的反映。为耶稣来说,不仅是祂的面容发生了改变,祂的全身都发生了改变。这些改变,惯常发生在与圣父相遇之人身上。
与此同时,祂的门徒陶醉在梅瑟和厄里亚与他们在一起的时刻。这真是令人狂喜的时刻。他们想要在那里建筑帐棚,使这个瞬间,好似自拍,或是将这个瞬间,进行截图,使之凝结,并使这个经验,成为永恒,并在那里生活。“模块化体验”(Tempting the experience)这是我的朋友,慈母孝子会的保尔森神父(Fr. Paulson CMF)关于这个瞬间而写的话。他们想要保存这样的体验。他说:这样做是徒劳的,就好比有人想要把尼亚加拉装到一个瓶子里一样,又好似在往日的游戏中,孩子们想要把阳光装在火柴盒里一样。
他们的提议出自梦境。圣经惯常用梦境形容人失去知觉,缺乏对局势的认知。我们曾读过昏睡的童女,昏睡的家仆,昏睡的仆人,革责玛尼山园(Garden of Gethsemane)里昏睡的门徒 —— 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于,缺乏对严峻局势的认知。伯多禄想要永远生活在光荣的时刻,是耶稣让伯多禄面对的试探之一,耶稣并没有回应这个试探。在此之后,耶稣告诉伯多禄:祂必须经受残酷的死亡。在显容以后,耶稣带领他们下山,回到现实生活中。
除了对这段经文的神学性默想以外,极宜思考:何时,我们的面容能开始与天主相似?何时,我们能向他人放射天主的光辉?何时,人们才会认为,他们在我们身上看到天主?这要求在我们身上发生巨大的“实体的转变”( trans-substantiation)。这一特定的术语,惯常应用于在弥撒礼仪中:在祝成礼中,发生在面饼上的转变。实体的面饼,转变成了真实的基督。当我们的本来面目,发生转变,具有天主性的性体时,这样的转变,就真发生在我们身上了。 当我们的思想和感知相似基督的时候,我们的性体,就发生了改变。当我们实践基督所做的一切时,我们的外形就发生了改变。
德肋撒修女,使天主性的面容,得到了延展。那时,有人告诉她:“就算给我一百万美金,我也不会像妳一样,从事这样的工作。”她回答说:“我也不会这样做。但是,我这样做,是因为我在他们身上,看到受苦的基督。”这些穷苦的人,称德肋撒修女为天主,神,或是与神祇相似的其它名号。这就是显容的奥迹。当我们能在穷人的身上看到天主受苦的面容时,他们也能在我们身上看到天主的面容。如此,基督徒就有了与基督相遇的经验,就是受苦的基督与怜悯人的基督徒相遇的经验。
这样的镜像效应,真发生在我们属灵生命的转变之上。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自我磨砺的过程。这个过程,好似我们制作老式镜子的过程。当我们在模具中塑成镜子的形状以后,工人用不同的物体,数天之久,打磨镜子的表面,直到人能在镜子表面,看到镜子反射出来的,没有任何瑕疵的面容。
我们都是按天主的肖像造成,与天主相似。天主的面容,因我们属人的态度,已受到玷污。我们的生活,需要经受许多磨练,直到我们在穷人的镜子中,在急需的人身上看到天主的面容为止。那时,当我们在他人身上看到天主的面容时,便是我们能在自己的脸上看到天主面容的时刻。
当我们的慈悲行为,与天主相似时,我们深受的磨练,才能达至完美。耶稣给我们说:“你们当是慈悲的,如同你们的天父是慈悲的一样。”耶稣透过最后审判的故事,教导我们价值观。我饥饿的时候,口渴的时候,孤独的时候,赤身露体的时候,你们做到仁慈了吗?如今,我们必须知道:我们要在哪方面经受打磨,经受磨练了!四旬期就是最佳的时刻!就让我们从今天开始这样做吧!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