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December, 2022

圣诞节八日庆祝期第八日 — 天主之母圣玛利亚节日

Image
  路 2:16-21 今天的福音是子夜弥撒经文的延续。在耶稣的马槽旁边,牧羊人再次出现。他们按照天上的喜讯,来到白冷,找到了若瑟、玛利亚和躺在马槽中的婴儿。他们没有发现任何独特之处,只见一个婴儿和祂的父母在一起。然而,从这个弱小、需要人帮助和保护的小生命中,他们确认出祂就是救主。他们不需要独特的标记;不需要确认奇迹异事。牧羊人代表著所有穷人和被排斥的人,而他们几乎本能地辨认出在白冷的婴孩就是来自天上的默西亚。在耶稣圣诞的场景,我们看到牧羊人单单在观察——欣喜若狂——天主为他们所行的奇妙化工。接著他们便向其他人传扬他们的喜悦,凡听见的人都惊讶牧人向他们所说的事。(路2:18) 路加在其福音的开端常常揭示那些有感参与天主计划的人的惊奇和无上的喜乐。当依撒伯尔发现自己怀孕后,便对所有人一再重复地说:「上主在眷顾的日子,这样待了我。」(路1:25)西默盎和女先知亚纳赞美天主让他们亲眼看见祂在万民之前早已准备好的救援。(路2:30-38)玛利亚和若瑟同样感到惊异(路2:33, 38)他们都具有婴儿的眼目和心灵,伴随著父亲的一举一动。祂仍被祂的姿态和微笑保留著欣喜若狂。祂笑了,因为祂从天父所做的一切中看出了祂爱的迹象。「因为天主的国正属于这样的人。」正如耶稣有天这样说道:「谁若不像小孩子一样接受天主的国,决不能进去。」(谷10:14-15) 路加福音所呈现的玛利亚如同我们的姊妹,她完成了和我们相似的信仰之旅。这位玛利亚并非我们使之虔敬的对象,一个包裹在特权的云雾中,以致在某些情况下,她备受钦佩或嫉妒,而非被爱。随著天主的计划逐渐被揭示,这里的重点是信德和钦祟。当玛利亚听到牧羊人论耶稣的诞生,就「把这一切事默存在自己心中,反复思想。」玛利亚「收集所有的事实」,将它们结合起来并抓住了当中的意义,和默观到天主的计划的实现。 玛利亚对她所肩负的使命没有完整的图像。她是循序渐进地慢慢意识到这一点。她对西默盎论这孩子的事感到大为惊异(路2:33)她对天主的伟大感到惊奇,如同宗徒和众人一样(路9:43-45)她不明白她的儿子选择把自己交付给天父的事业的话(路2:50),一如十二个门徒难以理解师傅的话一样:「这些话他们一点也不懂,这话为他们是隐秘的;他所说的事,他们也不明白。」(路18:34)即使玛利亚不明白,但她观察、默想、反复思量,而只有在耶稣复活后(并非之前),她才理解这一切;她这才清

2022年圣诞节 — 心怀善意的人的圣诞节

Image
 玛1:1-25 圣诞快乐! 圣诞节的副歌为「天主受享光荣于高天,主爱的人在世享平安!」愿平安的外氅遮盖每一个为人类带来焦躁和忧虑的情况。 圣诞节在我心中烙下了一个几乎是毫无理性可言的形像,这就是爱的诞生。人类以前从未爱过吗?我们理所当然爱过,也仍然相爱。然而,我猜想所有爱人的行为的根本都存有自私的爱。即使我爱别人,恐怕我是爱上了爱人的自己。不知何故,人类的爱还未达到纯爱。纯洁无瑕的爱是天主。天主降生成人,这就是圣诞节——纯爱的诞生。 耶稣圣诞的情节中,让我最著迷的地方总是那颗星。尽管看来愚蠢,我还是喜欢保留我的童真,把那颗星幻想成天父展开的防风灯,守护著初生婴儿——纯爱。每一颗圣诞星都邀请我们为纯爱守夜。爱在家庭、社会、宗教和国家之间都十分脆弱。除非我们承诺去守护爱,否则它将会被遮蔽和掩盖。 天主把祂的圣子交予脆弱的人性——那个会伤害,甚至扑灭祂的人性的冒险,常常使我们感到惊讶万分。然而,这同一的爱却复活和深爱著这样的人性。神圣之爱的奥秘令人费解。我愿意被这样的爱迷惑一生。 圣诞节的信息是普世性的。主爱的人享平安,因为一位救主已为他们诞生。没有平安——即人性的忧虑,触动了神圣的领域,以至天主子,和平之王,被赐予作为救赎。天使介绍祂为救主。当人类无法摆脱某种状态或死亡的可能性时,就需要一位救主。人类在坠落到无可救药的混乱之时,正等待著一位救主,而耶稣圣诞正正带来希望。这位救主就是厄玛奴耳,祂与我们同在,住在我们心中。祂透过关怀别人的人存留在人类当中。 圣诞节也是圣家十分个人的故事,它有它自己梦想。这梦想就是希望。我们所有人都在编织梦想,即使是无意识的。这些梦想的叙述点燃我们对明天的希望。当玛利亚对天使说「是」时,就改变了她的世界、她的梦想,以及她希望抚养小家庭的梦想。这也粉碎了若瑟的梦想。晚上的梦大多数与白天的思想相联。若瑟打算暗暗地休退玛利亚的决定正正发生在当夜。当他的梦想破灭时,天主却赐给了他另一个梦想。在神圣的忠告下,他改变了自己的梦想。 新的梦想赋予他一个神圣的可能性去保护与他毫不相干的母子。当一个人决定关顾生命、照顾别人时,神圣的可能性就开始发生。当若瑟愿意遵从,圣诞就发生了。 若瑟半信半疑,然而新的梦想消除了他的疑虑。当我们抱有疑问时,做出能关顾到最多人的决定总是好的。大多数只关心自己的决定,往往失去了基督原本可能诞生在当中的机会。 圣诞节是一个人为关顾

将临期第四主日 (甲年) — 耶稣,天主与我们同在

Image
  玛1:18-24   「耶稣基督的诞生是这样的」是今天福音的开端。玛窦在他所描述的福音中一开始就强调圣神的介入,以避免人误会耶稣的诞生是因人的介入。 福音中的圣神 (spirit) 并不具阳性元素。希伯来语 Ruah 是阴性,指力量,是造物主神圣的气息。玛窦这里所指的是创世之初天主的神在水面上运行的气息。(创1:2) 路加甚至明确地记载了玛利亚童贞怀孕(路1:26-39),这并非要强调她卓越的品德,更不是要眨低性欲。这段经文的引入这是为了向信徒启示一个基本真理:耶稣不仅是人;祂从天而来,并且是取了人体的同一个主。 对于这个诞生的叙述,我们内心产生了许多合理的疑问。然而玛窦并无兴趣去满足我们的好奇心,他只想让我们明白:玛利亚的儿子正正就是先知们所宣告天主预许要继承达味王权的那位。 福音的结论是庄严的。整段经文似乎是为了要证明主藉著先知所说的话应验了:「有一位贞女,将怀孕生子,人将称他的名字为厄玛奴耳,意思是:天主与我们同在。」(玛1:22-23) 这预言按字面最原初的意思是宣布阿哈次的儿子希则克雅的诞生。他确确实实就是厄玛奴耳,即天主保护自己的子民和达味王权的标记。然而,这预言并没有回应到寄托在他身上的所有期望。他甚至没有实现依撒意亚所述的幸福、昌盛与和平的许诺。他并非神奇的谋士、强有力的天主、永远之父、和平之王…。(依9:5-6) 玛窦要指出:耶稣就是应验了先知的预言的那一位。祂就是先知所宣布由贞女所生的那个儿子,祂才是真正的厄玛奴耳,天主与我们同在。祂将被赐予永远的王权,实现以色列所有的希望。 一如玛窦福音的开端,厄玛奴耳的主题回到福音的末端,并以主临别前的应许:「看!我同你们天天在一起(即厄玛奴耳),直到今世的终结。」(玛28:20)作为结束。「天主与我们同在」开启和结束了玛窦的著作,因为圣史要告诉我们,天主就是耶稣本人,而祂常常伴随著所有人类。 福音也强调玛利亚的童贞。贞女一词在圣经中具有隐喻的含意:一个全然以不贰之心去爱的人。童贞就是全心全意爱主的象征,也是圣保禄致书给格林多人中所使用词:「因为我是以天主的妒爱,妒爱你们。原来我已把你们许配给一个丈夫,把你们当作贞洁的童女献给了基督。」(格后11:2) 玛利亚无疑地把童贞的典范——成全 (perfection) 实现了。对每一个基督徒而言,她是全然以完整、不贰之心去爱天主的最高模范。 要完全反思今天的福音

将临期第三主日 (甲年) — 受邀皈依的洗者

Image
  玛11:2-11 以色列人在先知的教育下,若干世纪以来一直在等待著默西亚。当祂来时,即使是有深度灵修准备的人,又或是性情良好的人,在辨认和接纳祂时也有挣扎。就是说连洗者也犹豫不决。 今天福音的第一部分,我们看到若翰被监禁。在没有从耶稣那里得到祂介入的振奋消息,他的信德开始动摇。而这些困惑又是如何找上他的呢?答案显而易见,他一直期待著一位会在世上回复正义和真理的解救者(依61:1)。或许他并不明白为何耶稣没有从中干预把他从狱中释放出来。 他期待著一个严厉的审判者,一个责斥恶人的默西亚。可是事实却让人感到惊讶,不,甚至使他感到失望。 面对著洗者若翰所派来的使者,耶稣显示祂就是默西亚,并向他们一一数说依撒意亚先知所述的神迹。(依35:5-6;26:19;61:1)这位希望的先知预言道:「在那一天,没有一个居民再会说:『我病了。』」(依33:25) 洗者若翰透过使者抛出疑问,然而他反被邀请去注意新的事实。新的世界已经来临:那些一直在黑暗中行走,迷失生活方向的人,如今正被福音光照。那些瘸脚不能走向主和他弟兄姊妹的人,如今都能疾步健行。那些对天主的话充耳不闻的人,如今却让福音带领自己。那些认为自己是可悲无望的人,如今却开始听从福音:「救恩也为你们。」这里没有烈火,也没有复仇。 天主的默西亚,和若翰所期待拥有精力充沛和严厉的性格的默西亚毫不相干。祂的所作所为令先驱感到震惊,时至今日也同样使我们感到无比惊讶。有些人仍然恳求主介入去惩罚恶人,有些人则把不幸视为天主对作恶者的惩罚。然而,天主看到祂的孩子(即使他们作恶)受苦,会感到生气或高兴吗? 耶稣以玛窦福音中的真福八端来总结祂的回应:「不冒犯我的人是有福的。」一个对洗者的甜蜜邀请,去检视他的神学信念。 耶稣颠覆了若翰所有的信仰。和我们一样,洗者想像著一位大能的天主。当他体验到软弱时,便期待著轰动的干预。不过事件继续进行,好像默西亚仍未来到一样。 洗者是真正的信徒的代表人物。他困惑多时,提出疑问,但并没有因为默西亚不符合他的标准而否定祂,反倒质疑自己的信仰。 耶稣并没有为那些对信仰产生矛盾的人、那些在奥迹面前感到困惑和对生存感到迷茫的人、那些对天主的想法和作为不甚理解的人感到担忧。祂所担心的反而是那些把自己的信仰与天主的真理混淆起来的人、那些对所有问题都有现成答案的人、那些总是把一些教条强加于他人身上的人,以及那些绝不许容别人质疑

将临期第二主日 (甲年) — 从内部清除邪恶

Image
  玛 3:1-12 每年将临期第二主日,礼仪上都会采用洗者若翰宣讲的福音。他为准备以色列人迎接默西亚而来。时至今日,他仍然教导我们迎接基督的降来。现在和往时一样,要迈开最艰难的一步就是明白到自己有需要从舒适圈中走出来,离开我们自设的虚假宗教观和可靠的神学观,好迎接天主圣言的更新。 在我们深入探讨若翰所宣讲的细节前,我想你们留意一下套用在洗者若翰身上的隐喻。他被称为「在旷野里呼号的声音」。有些译本翻为「在旷野里有呼号者的声音」,这和原文有些出入。为何有人被称为呼号呢?声音具有迅速的特性。声音一发瞬即消逝,在旷野,甚至连回音也没有!更何况当时尚未有录音系统呢。这就指出若翰来的目的,他来只为宣布默西亚的来临,然后就从场景中消失不见。这亦是每一位基督徒的使命,像声音一样把默西亚宣讲给世人,然后从场景中消失一样。 回到洗者若翰的使命,并非所有人都准备好去回应他的邀请,亦非所有人都愿意彻底改变自己的心。例如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对若翰的讲道都很入迷,却未能深入其中。他们不相信他,宁愿死守他们所相信的。(玛1:7-10)他们认为自己在天主面前是个义人,因为他们是亚巴郎的儿子。 洗者若翰对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的谴责是严厉的:「毒蛇的种类!」他把他们比作蛇。他们会向那些不经意靠近他们的人注入致命的毒液,然后恶言相向,宣布灾祸将降临到他们身上。他们冒著像不结果的树一样要被砍掉,又像糠秕一样要被火烧的危机。在我们面前的这个戏剧性景像,似乎正在驳斥读经一中依撒意亚的梦境。 这种带有威胁性的语气从洗者若翰的嘴里发出来绝不稀奇,因为当时的传道者都是这样表达自己,也是圣经中经常出现的用语。纵观整部福音,先驱者的话具有超越即时性的意义。 论及天主的义怒时,若翰并不清楚天主会如何表达。天主发怒的形象经常在旧约中出现,祂的意图并非把仇恨爆发到受害者身上,而是天主的爱的一种表现:祂正与邪恶对战,而非与犯罪的人。祂亦非要打击人,而是要把每个人从罪恶之中拯救出来。 用于砍伐树根的斧头,和耶稣赋予剪刀的功能具有相同的含意。剪刀可以把葡萄树从无用的枝条剥夺其宝贵汁液使其窒息中解脱出来。(若15:2)树木连根拔起被投入火中,所指的并非天主所爱、被视为子女的子民,而是存在于每个人和每个结构中的邪恶根源。这些都必须被剪掉,好让健全的枝条抽芽吐绿。(玛3:10) 伤口总是痛的,然而这是上主的安排。它们为新枝条提供条件萌芽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