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May, 2023

五旬节 — 圣神:新世界的希望

Image
  若 20:19-23 耶稣许诺门徒祂决不会留下他们做孤儿,并会派遣圣神来。今天就是我们庆祝复活基督所赐予的这份恩赐的节日。 正当若望把圣神倾注到众人身上这事置于复活节当天,以表明圣神是复活基督的恩赐,路加却把圣神降临置于五旬节这天。五旬节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犹太节日,庆祝于逾越节后五十天。这节日纪念以色列子民到达西乃山,就是颁布十诫的地方。路加想要教导我们,圣神已取代了旧法律,成为基督徒的新法律。 圣神的新法律就是:一颗全新的心;是天主的生命。当祂进入一个人时,就会转化他,从荆棘转化为结果子的树,自然而然地生产出天主的工作。 当一个人被圣神充满时,前所未闻的事将在他身上发生。他将以天主自己的爱来爱。从那一刻起「他就不需要谁教训他」(若一2:27);祂不再需要另一部法律。若望续而说,活于圣神的人不能犯罪:「凡由天主生的,就不犯罪过,因为天主的种子存留在他内,他不能犯罪,因为他是由天主生的。」(若一3:9) 那么雷、风和火呢?在《出谷纪》中,这些现象伴随著旧法律的恩赐而出现。「众百姓看见打雷、打闪、吹角、冒烟的山。」(出20:18)拉比们说在西乃山,于五旬节那天,当上主颁布法律时,祂的话以七十个火舌的形状呈现,表明梅瑟五书注定要给全体百姓(当时被认定刚好七十个)。路加在圣神降临——新法律中使用了相同的图像。若他想被理解,就必须使用相同的图像。 那么宗徒能说多种方言呢?路加所指的可能是早期教会的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当门徒领受圣神后,便开始在欢欣鼓舞中赞美天主,就像神魂超拔般,他们以其他语言说出奇异的话。 路加把这现象作为象征意义来指出教会的普世性。圣神的临降是赐给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面对天主的这份恩赐,所有语言、种族和民族的障碍全都坍塌。在五旬节那天,发生了与巴贝耳塔相反的事情(创11:1-9)。当时的人开始彼此误解和疏远。然而,圣神启动了相反的运动,祂聚集那些四散的人。 凡容许自己被福音及圣神带领的人,都会说一种人人都能理解的和参与的语言:爱的语言。是圣神将人转化成一个大家庭,所有人都彼此理解和相亲相爱。 摘自Fr. Fernando Armellini SCJ的原稿

耶稣升天节 (甲年) — 继续耶稣的使命是教会的命令

Image
  玛28:16-20 玛窦把与复活的主的相遇放在加里肋亚而非耶路撒冷。圣史想要强调宗徒们的使命的起点,正正就是他们的主的起点。 加里肋亚是一个受人鄙视的地区,那里居住著来自不同种族、多种多样的人口。玛窦想要指出,就是这些半外邦的人现今被指定获得福音。耶路撒冷这座拒绝了天主的受傅者的城市,反而失去了作为以色列灵性中心的特权。 每次耶稣教导或行一些特别重要的举动时,玛窦都会把耶稣置于山上。因为山使人联想起天主的临在,在那里祂颁布了祂的诫命和命令。现在,门徒在这山上经验到复活的主,他们吸纳了主的信息,并被赋予完成主的使命的能力。 「虽然有人还心中疑惑」(玛28:17)这句话令人感到困惑。如果他们在耶路撒冷,在复活节那天与祂相遇了,怎么还会疑惑呢?从天主教教理的角度来看,这个细节是象征性的。对玛窦来说,基督徒团体并非由完美的人所组成的,而是由善与恶、光明与黑暗一直并存的人所组成的。我们在首批门徒身上就看到这种情形:他们怀有信德,却仍抱持疑惑和不确定。 相信基督却抱有疑惑是可能的事。信仰不可能与佐证并存。一个人不能「相信」太阳的存在;这是确定的事实,人可以看见它。其光和热的效应亦有科学证实。在信仰的领域,佐证却是不可能的。像宗徒们一样,我们深信基督复活的真理,但却无法证明。 经文的第二部分描述派遣宗徒往普世传扬福音。耶稣公开生活时,派遣他们去传扬天主的国,并指示他们:「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玛黎雅人的城你们不要进,你们宁可往以色列家迷失了的羊那里去。」(玛10:5-6)耶稣复活后,他们的使命扩大了,成为普世性。 当耶稣离开纳匝助,定居于葛法翁时,这光在加里肋亚被点燃起来。「那坐在黑暗中的百姓,看见了浩光;那些坐在死亡阴影之地的人为他们出现了光明。」(玛4:16)现在这光必须照亮普世。一如先知所预言的,以色列要成为「万民的光明」(依42:6)。 时间是决定性的,耶稣论及祂的权柄:父派遣祂来传达救恩的喜讯;而现在祂把这项任务委托给门徒所在的团体,并赋予他们祂的权能。 教会被召使基督临于世上。透过洗礼,她生产新子民到天主圣三,即父、子及圣神共融的团体中。这是一项崇高而又艰巨的任务;它激发起那些奉命执行的人敬畏和诚惶诚恐的心。 摘自Fr. Fernando Armellini SCJ的原稿

复活期第六主日 — 没有圣神,福音只流于是教义

Image
  若14:15-21 门徒明白耶稣将要离他们而去。他们感到忧伤,抚心自问当耶稣离去后他们该怎样才能继续团结一致。 耶稣承诺决不会在没有保护和指引下遗留他们独自一人。祂说祂要求父,而父必会「赐给他们另一位护慰者」,祂将永远与他们同在。耶稣进一步澄清,只有那些和祂、祂的计划与祂爱的工程相一致的人才能领受圣神。世界却不能领受祂。 圣神所不能领受的世界即是什么?是否指外邦人、那些不属于门徒团体身处远方的人,或信仰其他宗教的人?耶稣所指的世界并非人,而是每个人心中的某些部分——就是被黑暗、罪恶和死亡统治的部分。这就是世俗的精神,与基督的精神恰恰相反。圣保禄向格林多人指出这一点,因为他们正被人的智慧所引领。 圣神被称为护慰者(被召留在身旁者)。在尚未有律师制度的古时,每个被告者只能为自己辩护,请证人证明其清白。有时有些人虽然无罪,却未能证明自身的清白;有些犯了罪,却得到宽赦。对他们来说只剩下一个最后希望:在集会中有一个因其道德正直而受人敬仰的人站出来。这个无可指摘的人二话不说站起来走到被告人身边,这个动作示意他宣告那人无罪。没有人胆敢再增加谴责。这「辩护者」被称为「护慰者」,就是「被召到遇上麻烦那一方的人身边的人」。因此,这个名称有指保护者、帮助者,辩护者。 耶稣承诺门徒必会赐给他们另一个护慰者,因为他们已有一个——祂本人,一如若望一书所提到:「我的孩子们,我给你们写这些事,是为叫你们不犯罪;但是,谁若犯了罪,我们在父那里有正义的耶稣基督作护慰者。」(若一2:1) 耶稣是护慰者,是我们与天父之间中保,并非因为祂从来自我们的罪而激起天父的义怒中保护我们(天父常常站在我们这边,如同耶稣一样),而是因为祂从指控我们的人,我们的敌人——即罪恶——中保护我们。罪恶就是仇敌,耶稣知道要如何驳斥牠,扑灭牠的能力。若望提醒基督徒团体这个真理,使他们在生活困难、灵性黑夜、软弱和倾向于罪恶中时,不会灰心丧志、绝望或失去内心的平静。 基督徒的责任在于常常对圣神的流动保持开放。圣神总是揭示新事物、增加喜乐和平安、助人作更好的祈祷,并让心灵摆脱无意义的恐惧。 摘自Fr. Fernando Armellini SCJ的原稿

复活期第四主日 — 生命仅得一次,却有许多服务

Image
  若14:1-12 「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我去的地方,你们知道往那里去的路。」(若14:2-4)耶稣说这话是指祂必须经历一段艰苦的「道路」。祂还提及祂的门徒必须非常了解这条「道路」,因为祂常常谈论。 这「道路」是通往复活的艰苦旅程,需要牺牲性命。耶稣给门徒讲论过无数次,但他们却迟于领悟。当祂强调「生命的恩赐」时,他们总是分心,想著别的事情。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父家里的众多位置」这个问题变得清晰可见。谁若愿意步武耶稣所走过的「道路」,便马上发现自己正在天主的国——即父家。这家并非乐园,而是基督徒团体。那里有许多住处,指的是团体间有许多服务,许多工作要完成。「许多住处」无非是「各式各样的职务」,亦即在不同的情况下,每个人都要为弟兄姊妹发挥自己的能力,就是从天主所领受的许多恩宠的能力。 今天的福音的第二个要点集中在斐理伯的问题上:「把父显示给我们,我们就心满意足了。」斐理伯仿佛是人心隐密的渴慕的诠释者。他知道「从来没有人见过天主」(若1:18),因为「祂住于不可接近的光中,没有人看见过,也不能看见的天主。」(弟前6:16);同时也忆及到为心里洁净的人所保存的福乐:「因为他们要看见天主」(玛5:8),而他认为耶稣可以满足他隐密的渴望。他提出的要求,仿佛呼应著梅瑟和圣咏作者所要表达的要求。 耶稣的回答,展示了目睹天主的方法。人们需要仰观祂。祂是天主为了彰显自己而揭示的面容,祂来和祂的子民建立一个亲密的关系、友谊和共融。祂是「不可见的天主的肖像」(哥1:15),「是天主光荣的反映,是天主本体的真像」(希1:3)。 认识天父,不需要任何辩论或推理。让自己迷失在不充分的哲学研究上是不值得的。默观耶稣,观察祂的言行、祂的教训、祂的行为,祂如何爱,祂喜欢谁、祂照顾谁、祂爱抚谁以及祂让谁爱抚祂、祂与谁同桌共食、祂的选择、捍卫的人……就足够了,因为父也作这些。耶稣满全的事业就是父的事业(若14:10)。 「谁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耶稣肯定地说(若14:9)。我们所需要的就是信德的凝视,一种超越外貌、超越纯粹物质的数据,一种从耶稣的工作中才能捕捉到天主揭示自己的注视。这种凝视等同于相信。 摘自Fr. Fernando Armellini SCJ的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