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July, 2023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甲年) — 发现宝藏的喜乐

Image
玛13:44-52 一名男子在他工作的田地里遇然地发现了宝藏。他把它藏回去,变卖他所有的一切来买下田地。可怜的农夫被从地里冒出发光的金色物体的光芒所吸引,立刻直觉到那块田地下面可能藏有巨大的财富。他不想有任何损失,就决定买下整块田地。 耶稣所说的宝藏就是天国,就是那些欢迎真福八端的人所经验到的新体验。这新体验是不可估量的,只有那些决定押上自己生命的人才能逐渐发现它。不是要求人去弃绝某些东西,而是弃绝一切。 事实上,这偶然发现的宝藏象征无偿,是天主无偿地赏赐予人,而非对人辛勤劳作的奖励。天国的发现需要彻底的改变,这就是「卖掉他所有的一切,买了那块地」的决定的意义。这正是发生在保禄身上的事,他说:「凡以前对我有利益的事,我如今为了基督,都看作是损失。不但如此,而且我将一切都看作损失,因为我只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为了他,我自愿损失一切,拿一切当废物,为赚得基督。」(斐3:7-8) 第二个比喻在一些重要的细节上显得有所不同。与农夫意外地发现宝藏的故事截然不同,商人历经万千艰苦才找到珍珠。这两个发现均代表结局:一个在于好运;一个在于对个人的承诺。商人的行为是一个热衷于追寻自己生命的意义并且以喜乐充实每一天的图像。两个比喻都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天国是天主无偿的恩赐;而另一方面,则是人勤奋的成果。 第三个比喻取自加里肋亚海上的捕鱼。他们经常以网和拖网来捕获好鱼,但当中也有不宜食用或不洁的。渔夫在海滩上开始进行筛选。因此耶稣说:天国将是这样。 在这大网中,不只好人和有才干人的被受欢迎,而是所有人,无一例外。天主的国在今世并非以纯洁的状态呈现。在基督徒团体中,除了善外,邪恶和罪的存在均平静地被接受。没有人——尽管是不洁的——应被排除在外或被边线化。这一世代正是天主慈悲和含忍的时期,「其实是他对你们含忍,不愿任何人丧亡,只愿众人回心转意。」(伯后3:9) 然而,分割的时期将会降临。在末世,分开的不再是好与坏的人,而是善和恶。只有良善的才能进入天国,所有消极之事首先会被天主圣爱之火焰歼灭。 摘自Fr. Fernando Armellini SCJ的原稿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甲年) — 急躁的人与镇定的神

Image
  玛13:24-43 耶稣以三个比喻逐步揭示天国的奥秘,以及解释邪恶的存在的迷思。 在好种子和莠子的比喻中,家主是天主。祂是撒种的那位,是对好种子的质量负上责任的人。种子被誉为「好」。创世是好的,一如耶稣所宣讲的圣言的种子也是好的一样。 比喻中的仇人指世俗的逻辑。他在夜间趁人睡觉时跑来撒上莠子。莠子(裨子)是一种与小麦非常相似的杂草,它能长达六十厘米高,并长出含有黑色谷粒的穗。它的根与小麦的根交缠在一起,因此要连根拔除而不伤害麦子是绝不可能的。当头脑因睡眠而失去知觉时、当警惕性松懈时、当人放纵轻浮时,仇人就会找机会侵入田间撒下邪恶的种子。 仆人代表著我们。当他们意识到在这世上、基督徒团体和每个人身上都存在著邪恶时,我们所经验的反应,正正就如仆人对发现毒麦的存在而感到惊讶和困惑的反应一样。这番激动的对话显示仆人们对田地的利益关系和他们对收割的责任。 可是,他们对公义之事的热情促使他们提出了鲁莽的行动。他们急于求成,急于立即铲除毒麦。他们毫不犹豫,想立即进行强力的干预。 而然家主却没有失控,他保持镇定,对这件事毫不感到惊讶。他不为所动,也不像他们那样焦躁不安。他的回答体现了天主的视野。善恶在这世上是密不可分的,它们注定要一起成长,直到今世的终结。 让我们反思一下,邪恶是难以被摆脱的,因为它存在于我们心中。即使我们想让自己沉入完美的假想中,善和恶总是存在于每个人之中。没有人是完美的。因此,耶稣敦促我们要以天主镇定和宽容来思考这件事。 接著的两个比喻都含有相同的信息:微小的开始与意想不到、令人惊奇的结果之间的不成比例。一粒微乎其微几乎看不见的芥子,长成一棵高达四尺高的灌木;几克的酵母能使五十磅的面粉发酵。当中的对比是何等巨大。 教会最初由一群没有技能的渔夫和不洁有罪的人开始,成为世上数百万人的安慰和避难所,这是主的奇迹。酵母也好种子也好,它们都不知道它们的能力! 圣史以一个耶稣想要实现的目标作为反省来总结这三个比喻:它揭示天主自创世以来对这大地的计划。首先,家主邀请仆人平静地接受邪恶常伴随著善的事实。然后他再责斥仆人的不宽容。 摘自Fr. Fernando Armellini SCJ的原稿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 (甲年) — 一颗心内的四种心田

Image
s 玛13:1-23 在撒种者的比喻中,我想你们留意一下撒落在贫瘠之地被浪费的大量种子。那些听了天国的话而又遵行的人所结的果实是比喻的焦点。然而,对浪费——失败和失望——的坚决主张,是比喻中另一个重要的元素。它反映出世上的一个现实,邪恶似乎比良善显得更强大、更有效。此外,也要留意它渐进和无情的统治:种子不发芽,发芽的不生长,生长的窒息了。 要更深入理解这个比喻,须知道在耶稣的时代,撒种是在田野尚未被准备好之前就撒下,而非准备之后。农夫在耕地、锄地、铲除荆棘、消理石头之前就撒下种子。因此,我们明白到为何种子会落在未经处理的地上。 比喻中的农夫显然是徒劳无功、浪费种子和气力。我们很难相信一个田地沦落到如此状况,能有什么东西长出来。然而,在撒种之后,他犁地:路径消失了,荆棘和野草被清除,石头也被移开,而看似贫瘠的田地,很快就布满了玉米,然后是金黄色的穗子。这真是一个奇迹!祂的话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因为祂本身就具有不可抗衡的生命力。 我们大家都曾怀疑在这个腐败的世代宣扬天主圣言是否有用;对听而不听、心硬、只著重金钱、娱乐和瞬间即逝之事的人谈论福音是否仍有意义?当这种想法浮现时,正是对蕴含神圣力量的圣言表示信德的时候。 成效不足并非取决于种子或撒种者,而是取决于土壤的种类。 首先,是一颗心硬的心。它就像路边的土壤,被无数的人践踏而成。它代表难以被圣言刺穿的心,因为它吸收了世俗的思维模式,适应了当今的道德观念,并采纳了世人提出的价值观。 然后,是一颗飘忽不定的心。它经常感到兴奋,但不过几天便打回原形。它就像一层薄土覆盖在一块大石上,以致种子撒下发芽后马上就枯干了。 另有一颗烦躁不安的心,被世间的问题扰乱。它追逐成功和财富,滋养卑劣的梦想。这些扰乱就像荆棘,使种子窒息。 最后,是一颗良善的心。它使福音结出丰盛的果实。 这不是关于四种类别的人,而是每个人内心四种不同程度的倾向。传道者为了撒宝贵的种子,直到找到理想肥沃的土壤才撒种是不切实际的。好地、荆棘、石头和干土永远都会在一起。对门徒来说,这将成为推动他们富于撒种的动力。很多努力将会白费,但总有一天,这些产物会准时地出现在每个人身上。 摘自Fr. Fernando Armellini SCJ的原稿

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甲年) — 「小」是天国唯一承认的尊称

Image
玛11:25-30 今天的福音以一个庄严的感叹开始,这是福音中耶稣为数不多的祈祷之一:「父啊!天地的主宰!……而启示给小孩子。」耶稣正陈述一个事实:贫穷的、谦逊的和边缘化的人是最先欢迎祂的释放之言。他们自觉需要天主的温柔;他们饥渴慕义;他们是有福的,因为天主的国已降临到他们身上。 在经文的第二段,耶稣说:「除了父之外,没有人认识子;除了子,和子所愿意启示的人外,也没有人认识父。」圣经中的「认识」指「对那人有深刻的体验」。只有子才能完全认识父。然而,祂却可以将这种经验传达给任何祂想要传达的人。那么谁有资格接受祂的启示呢?当然是小孩子!只要经师和法利塞人一日不肯放弃他们作为「智慧」和「明达」的人的态度,他们就阻挡了天主之爱的真实和赏报的经验。 这些以色列大师所宣讲的宗教已经变成压迫人的轭。因此,穷人不仅感到自己在世上是可悲之物,更是被天主所拒绝,甚至被遗弃在来世之外。对于这些贫穷、迷失和没有方向的人,耶稣邀请他们摆脱恐惧和灌输给他们那令人痛苦的宗教。祂建议说:接受我的法律,概括一切的一条新诫命:弟兄姊妹间之爱。祂并没有提出更容易和更宽容的道德,而是直接指向伦理规范。遵守「徒有智慧之名」的规定不会浪费力气,但实际上却毫无价值(哥2:23)。 祂的轭是柔和的。首先,因为这是祂的;这并非指祂强加于人,而是因为他最先担负它。耶稣总是屈下身遵从父的旨意。祂自由地拥抱它,却从未把诫律强加于人(玛7)。祂的轭是甜美的,因为只有那些接受真福八端智慧的人才能经验到喜乐和平安。 最后的邀请为:「跟我学习吧!因为我是良善心谦的。」这就是我们在真福八端找到关于贫穷和受压迫,即使遭受不公义的对待却不诉诸暴力的人的术语。耶稣对地上所有的穷人说:「我站在你们这边,我是你们中的一员,我是贫穷和被拒绝的人。」 今天的福音值得个人和团体反省。我们相信什么样的神?祂是「智者」之一吗?或是耶稣启示给我们站在穷人身边的那一位? 摘自Fr. Fernando Armellini SCJ的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