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October, 2023

常年期第三十主日 (甲年) — 谁爱就相遇天主

Image
  玛22:34-40 生在公元前几年的著名拉比希列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法律的全部,其他的只是注释。」而与耶稣同时期,来自亚历山大里亚的犹太人斐洛则总括法律为爱主爱人。那么,耶稣的教导有何新颖之处? 这条最大的诫命共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天主的爱,这必须具备三种本能:全心、全灵和全意。 首先,必须要以毫无贰心(即整个心神)来爱天主。今天教会内一些信徒满全了所有宗教习俗,却同时崇拜著他们的银行户口、社会地位、荣誉头衔、事业、权力和欲望。他们确实有著「分神的心」;他们并没有按照耶稣所要求的以全心去爱。  在这一整生(全灵),信徒必须乐意牺牲一切(金钱、名利、情感束缚和权利),甚至不负自己的信仰,有勇舍身殉道。爱天主并相信祂一如既往,可以带领人做出选择和英勇的牺牲。 全意,即使是理性方面也是天主的爱的一部分。情感不能成为诫命的对象。然而那些对徒劳无益感兴趣的人、耗费更多时间进行无谓争辩的人、八挂名人而不是研读圣言的人、漠视当今的神学和道德问题的人、不探究自己信仰的动机的人,都甚少潜心于天主的爱。 耶稣陈述了甚么是最大的诫命后,更指出那就是第一条诫命。祂作出这样的说明是为了带出与之相似的第二条诫命:「你应当爱近人,如你自己。」(玛22:39)从这里起新颖之说更为明显。希列以消极的方式述说,而耶稣却以积极的方式向门徒说:「对待他人如同对待你自己一样,你就有法律和先知。」 结论就是:「全部法律和先知,都系于这两条诫命。」应该以此作为评估每条规则的标准。所有法律都是美善的,若然它表达出爱;否则应反对摒弃它,因为它们是人民利益的障碍。 后来,保禄和随后的新约作者均简化这两条诫命为一条——爱人。保禄提醒我们:「因为全部法律总括在这句话内:『爱你的近人如你自己』。」(迦5:14)爱不加害于人,所以爱就是法律的满全。(罗13:8-10) 我们知道何谓爱人,尽管要把这爱如何具体化地表现出来常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我们又如何爱天主呢?耶稣的神从来没有为自己祈求过甚么。祂全心全意为人服务,甚至弯下腰来为他们洗脚,并要求我们作同样的事,正如若望所说:「既然天主这样爱了我们,我们也应该彼此相爱。」(若一4:11)因为对人的爱仍是对天主的爱,因人是由天主的肖像而造成。(创1:27) 摘自Fr. Fernando Armellini SCJ的原稿

常年期第二十九主日 (甲年) — 天主的肖像刻在你身上

Image
  玛22:15-21 有一天,法利塞人连同黑落德党人问耶稣一个狡猾的问题:「你以为如何?纳税给凯撒,有违梅瑟法律吗?」 他们采用的提问措词方式无懈可击,找不到任何漏洞:反对纳税的人,则可能被罗马当局指责为颠覆叛乱分子。(事实上根据路加23:2,他们在比拉多面前就是指控祂煽动人民不要向凯撒纳税)若然祂获得支持,便会引起憎恨罗马占领者的人的反感。 每一枚罗马银币都刻有皇帝的头像。雕刻图像相当于祟拜偶像,是他们的法律所不容许的。使用刻有提比略的银钱就是祟拜偶像。耶稣清楚明了他们为祂设下的陷阱,但祂没有逃避问题,而是一如既往,巧妙地引导对话者到问题的根源。 祂要他们先把银钱展示给祂看。他们就天真地把手伸到他们平常藏银钱的外衣下面,然后把银钱交给祂。他们没有意识到耶稣也在跟他们耍把戏:首先祂要求银钱,这意味著祂不拥有它(因为祂甚至连一块可枕祂的头的石头也没有 [玛8:20])。而且如果是由他们拿出来,表示他们对使用银钱感到没有问题。他们透过提供服务获得银钱,得到了它便可在市集里购买商品。更重要的是,这场争论发生在圣殿的范围内(玛21:23)。在这神圣的场所,他们竟然毫不在乎地展示肖像(银币)来亵渎圣所。只有在必须纳税时他们才有所顾忌。 耶稣看了看银钱后问道:「这肖像是谁的?」他们答说:「凯撒的。」祂就总结地说:「那么,凯撒的,就应归还凯撒;天主的,就应归还天主。」(玛22:21) 第一个讯息是:透过纳税为公益作出贡献是道德且是公民义务。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证明逃税或盗取国有资产是正当的。无论政府采取何种政策或经济考虑,基督的门徒均被要求成为诚实和模范的公民。他必须积极地建设一个公正的社会,采取的政治考虑必须有利于弱势者,而不是维谖自身利益的。然而,耶稣的回答不仅限于指出纳税是为公益作出贡献的义务,祂更补充道:「天主的,就应归还天主。」 祂所使用的动词,更准确的意思是「归还」。甚么是属于天主的?载都良在公元200年已经意识到祂就是归还给天主的人类。事实上在创造他时,祂曾说:「让我们照我们的肖像,按我们的模样造人。」(创1:26) 若然因为银币上刻有它主人的面容而要「归还」给凯撒,那么人类也必须「归还」给天主。人类是唯一印有天主面容的受造物。他们是圣神的,没有人可以将他们据为己有。那些把他们据为己有的人(奴役、压迫、剥削、统治、把他们当作物品地使用的人……)应该马上把他们归还给他们

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 (甲年) — 与神共舞的邀请

Image
  玛22:1-14 圣经中的婚宴是主与以色列之间爱情相遇的图像。比喻中的新郎就是儿子,即耶稣;而新娘就是全人类。婚宴就是默西亚时代的幸福。凡接受福音并进入天国的人,都会体验到最真实和最深切的喜乐。 仆人被派去邀请客人。第一批被请的人拒绝赴宴;他们不忍放弃自己的兴趣、田地和生意。他们已感到心满意足,并不需要宴会,认为自己已经拥有此生所需的一切,生活无忧无虑。 从街道和广场聚集而来的客人指全人类,不论好坏,没有差别。事实上,那些没有功德的人将成为优先的。这是一个用来暗示天主的爱是完全无偿的美妙方式,以及「当我们还在软弱的时候,基督就在指定的时期为不虔敬的人死了」(罗5:6)这个事实。 这也提醒我们天主子民是由善人和恶人组成的。这是一个培养自己去了解人性的脆弱,以及对团体打开心扉的邀请。穷人、边缘化的人和那些感到被教会拒绝的人,必须找到一个让他们感到被接受、了解和重视的地方。 这场谢幕原可落在所有人成为宴会的一部分这个甜蜜和愉悦的场景之中。然而,这个比喻却以一个摧毁一切的插曲继续下去。国王进来,巡视参加婚宴的客人,对一个没有穿正装的人感到生气。考虑到这只是一个小罪,国王却以前所未有的严厉态度对待这人,毫不讲理。参加这场喜乐婚宴的人莫不感到惊讶。你如何解释这事? 比喻的第二部分并非第一部分的延续。这是一个全新的比喻,解释上也有别于上一个。这是圣史想要在第二部分带出的主题:那些接受邀请进入天国的人,也有可能背弃福音的道理。他们与那些拒绝邀请的人一样冒著失败的风险。或许我们会想到原先被排除在宴席外被认为不配的人们,其实只有一个才是不堪当的。其余的人只因偏见而被视为不配。 新约中基督徒的新生常常被喻为领洗当天所穿的新衣。仅仅只有领受圣事是不够的,还需要采取适当的行为。基督徒不能表现出旧生活所穿的破衣,即奸淫、不诚实、不忠贞和道德败坏。 至于对不穿婚宴礼服的人所施行的惩罚,首先必须指出,这种粗暴的表达方式是玛窦的典型特色。只有玛窦使用「把他丢在外面的黑暗中」(玛8:12;23:30)及「在那里必有哀号和切齿」(玛13:42-50;23:30;24:51)这种说法,其他圣史均没有使用。 玛窦是写给那些习惯于受当时的传教士以这种强烈的文化表达方式来鼓励和斥责的犹太人。我们必须牢记这个事实,以免成为荒诞的人,甚至亵渎天主的形象:一个没有爱心和慈悲的天主。 圣史的目的是要提醒他团体和我们

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 (甲年) — 不要假装自己是葡萄园的家主

Image
 玛 21:33-43 耶稣就像依撒意亚一样使用葡萄园作为图象。有一个家主培植了一个葡萄园,周围围上篱笆,园内掘了一个榨酒池,筑了一座守望台,把它租给园户,就离开了本国。 收成的时候,家主打发仆人去收取果子。令人震惊的是,园户拒绝把收成交出。他们虐待并杀害了派来的使者。家主派遣了自己的儿子作为最后的试验,但他们也把他杀了。他们深信自己能成为委托给他们的园子的主人。 福音里所有的细节都有其象征意义。家主是天主,祂对祂的子民倾注了极大的眷顾和表达了无限的爱情。篱笆是梅瑟五书,是天主启示给祂子民的法律,保护他们免受敌人的侵害,即是免他们被欠缺心思熟虑的生活建议而导致丧亡。园户就是司祭长、长老和政要领袖,他们的责任就是为人民提供理想的条件去生产家主所期望的果子。而家主所期望的,就是爱近人和社会公义的果实。 使者就是警告以色列要忠于盟约的先知。正如天主藉耶肋米亚的口所说:「从你们祖先出离埃及那一天起,直到今日,我给你们派遣了我所有的仆人先知,而且每天清早给你们派遣,但他们不但不侧耳听从我,反更硬起自己的颈项,比自己的祖先还要乖戾。」(耶7:25-26)园户想要占领田地,声称要自己管理「葡萄园」。他们代表那些想要在没有天主的情况下做事的人,并且视祂的恩赐为商品来挪用。 儿子就是耶稣。收成的时候就是天主施行审判的时候,也就是救恩的日子。在比喻的结尾,耶稣让他的听众参与对话,询问他们葡萄园的主人该怎样处置那些园户。他们以令人信服的话来回答:「家主要凶恶地消灭那些凶恶的人。」 然后耶稣遵循不同的逻辑。天主的介入是为把恶转为善,使成为救恩的杰作。或许你会想起若瑟怎样向卖他到埃及的兄弟们说:「你们原有意对我作的恶事,天主却有意使之变成好事,造成了今日的结果:挽救了许多人民的性命。」(创50:20) 民间长老抓著儿子,并把他赶出葡萄园。这就是发生在耶稣身上的事。他被视为亵渎、不洁的人,因此被带到城外钉死。然而,天主却使祂复活,光荣了祂,立祂为王,成为新建筑物的角石。 家主介入的最终结果就是将葡萄园交给其他会生产果子的工人。这就是祂显示的爱和救赎。今天,每一个基督徒都是葡萄园的种植者,而主期望我们结出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