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November, 2023

将临期第一主日 (乙年) — 耐心等待天国的来临

Image
  谷13:33-37 有一个富人出远门,把自己的家产交托给看门的和管事。他指望看门的无论黑夜白昼都当心和醒寤,等待他的回来。这则故事邀请所有人活出福音的精神,心神不要松懈,直到救主的来临。 有些人满怀期待和希望地等待。最近,海洋科学界为发现深海八爪鱼一事而感到困惑。一只母八爪鱼在没有进食的情况下,连续53个月在卵上育雏。这种八爪鱼正是耐心等待和忍耐的化身。当她等候多时的东西实现时,她因目睹了所期望的这一天出现而满足地倒地而死! 如同这八爪鱼一样,以色列等待默西亚已几个世纪。可悲的是,当他们期待的那位来临时却没能认出祂来。那是一场虚幻的等待。他们只顾其名,却对将要来临的那位的特征一窍不通。因此,他们刻划了最乎合他们喜好的默西亚的形象。只有少数像圣殿里的西默盎能够辨认出他们一直以来等待的那位来临时所目睹的庄严和珍贵性。 有些人则疲惫地等待。在去年的疫情中,我们因长时间的等待而变得疲惫和焦躁。在那些日子,我听见很多等待的故事:一家人等待团圆、学生等待出国留学、父亲等待见到自己从未抱过的新生子,只有天知道还多少像这样的故事。 期盼的等待需要一个充分的理由,因为等待考验著我们的忍耐力。维克多.弗兰克 (Viktor Frankl) 将这个概念浓缩为一句简洁的格言:「人只要参透为何而活,即能承受任何煎熬。」基督徒等待著天国的建立。盼望著这个国度没有痛苦和欲望,是个纯粹喜乐的世界。《主祷文》也掌握了这种等待的钥匙,等待著天国临现人间。如果情况和期盼的人满心喜乐,我们愿意承受任何煎熬。我们正积极地等待著天国的建立! 耶稣告诉我们很多关于等待的故事。十童女的故事讲述了五个童女的油如何耗尽。耗尽的油意味著在等待期间失去了信德。耶稣也讲述了荡子的故事,其父既耐心又充满期盼地等待的故事。耐心地等待是一种洗礼,它可以把我们彻底地净化为爱。荡子的故事讲述一位等待的父亲,他并非单纯地等待,而是不论儿子何时回来,他都会为儿子的归来宰杀牛犊庆祝。在漫长的等待中,他已转化为纯粹的爱。等待的时期就像一个医生能医百病:我们的愤怒、我们的失望和我们的悲伤。 相反,不耐烦的等待则衍生出仇恨、沮丧、恐慌,甚至懒惰。我们可以识别到自己感到沮丧的速度有多快;当你在手机上点击的网站需要多一点时间才能显示时,我们甚至对不停打转的符号感到生气。耐心等待让我们接受事物原本的模样,反之,缺乏耐心的等待就像加了人造色素的芒果

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普世君王节 (甲年) — 审判者天主…来拯救

Image
玛 25:31-46   今天福音的场景是审判,这是圣经(参见达7)和拉比文学中所使用的一种文学体裁。这种文学体裁并非要预告末世将要发生的事,而是教导我们今天该如何行事。 若我们不以这种文学技巧来阅读经文,那么就会发现耶稣给祂的听众辛辛苦苦刻划的天父的形象与之格格不入:一位冷酷无情地谴责的神与慈悲地寻找迷羊的主的形象并不相符。那么,这篇故事要向我们传达什么信息呢? 耶稣想要传达的信息是:人的一生十分珍贵,是需要好好经营的宝物。没有人该出差错,因为生命只有一个:耶稣建议我们该如何生活。 那一列需要帮助的人——饥饿的、口渴的、作客的、赤身露体的、患病的和在监里的——与公元前两千年在埃及发现的《死者之书》第125章相类似。它与死者一同被埋葬。耶稣所带出的新颖之处在于祂把自己与这些人融为一体:凡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 耶稣所提出的价值观与大多数失去理智的人的价值观并不相同,然而他们在天主眼中才是真正重要的。谁是社会上理想的成功人士?那些有权有势有钱和被摄影机追著跑的名人。哪谁才是天主眼中的成功人士?在我们生命终结时,当每个人独自面对自己和面对天主时,只有爱才是珍贵的。每个人一生的得失成败将取决于其投身于减除六种痛苦和贫穷:即饥饿、口渴、流落异乡、赤身露体、患病和监禁的承诺。 故事中强调出一个细节:所有从事这些仁爱工作的人,没有一个意识到自己正在为基督作这事。只有无私、不存在任何自骄自满的爱才是真实的。凡著眼于奖赏,即使是为天上的赏赐而作的事,都不是真正的爱。 审判的强烈图像显示了浪费生命的后果十分严重和危险。审判是要我们思考,打开我们的眼睛,显示天主对我们今天所下的决定的审判。 地狱是存在的,但它并非天主为了在坏人生命结束时惩罚他而创造的地方。那是因罪而衍生出来的不快乐和绝望的境况。因此,问题不在于末日时谁被视为绵羊,谁被视为山羊,反而在于今天我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表现得像绵羊或山羊。当我们爱我们的兄弟姊姊时,我们便是绵羊;当我们忽视他们时,便是山羊。 摘自Fr. Fernando Armellini SCJ的原稿

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 (甲年) — 怯懦被误解为谨慎

Image
玛 25:14-30 在反思这个塔冷通的比喻前,有需要澄清一下经常被误解的地方。首先,耶稣并非要教授有关诚实和如何投资的道德训导,而是善用属于每个人的财富的承诺。其次,主人并没有不尊重只赋予一个塔冷通的人。我们可从当时一个塔冷通相等于一个工人二十年的工资这点得知。第三,塔冷通并非指每个人从天主领受的特质,第15节叙述了塔冷通是「按照他们的才能」而分配的。一个人的才能和特质是两样不同的东西。在澄清这些误解之后,让我们再反思这段经文。主人把他的财产托付给他最信任的仆人们,他知道他们的能力、态度和职能,并根据这些来制定交给每个人的分量。这位先生显然就是基督,祂在离开此世前把祂所有的财物交托给祂的门徒。 这些财物就是耶稣赐予祂的教会的:福音——旨在转化世界并创造新人类的救恩喜讯;祂的圣神「使地面更新复兴」(咏104:30),甚至在圣事中祂本人亦然;然后是祂医治、安慰、宽恕和与天主修和的力量。那三个仆人指基督徒团体的成员。他们每人都被赋予一项任务,以便主人的财富能够被妥善运用。各人按照他们的神恩(格前12:28-30)蒙召去爱。事实上,爱就是天主想要收获的果实。两个仆人积极进取、精力充沛、勤奋工作,而第三个仆人却胆小怕事、缺乏安全感。 在比喻的第三部分,仆人们被要求交出账目。两个仆人满怀自豪地对主人说,他们把财产翻了一倍。然后第三个仆人出现了,并对主人说:「我原知道你是个刻薄的人,在你没有下种的地方收割,在你没有散布的地方聚敛。因为我害怕,所以我去把你的『塔冷通』,藏在地下;看,你的,仍还给你。」这个比喻的中心信息在于主人对懒惰的仆人的斥责:惟一不能接受的态度就是抽离;因恐惧而害怕冒险。他让自己受恐惧阻挡因而被谴责。 玛窦的时代有怠慢也有坚持不懈的门徒,这类人仍然存在于我们的团体中。当中有精力充沛和积极进取的基督徒,他们致力为教理、礼仪和牧灵工作带来新的面貌。他们热衷于钻研天主圣言,好掌握真理及其深层的意义,他们既慷慨又积极。其他基督徒则相对懒散,并且害怕一切。 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一个人可因出于对基督的恐惧而被瘫痪。过去某些灵修叮咛基督徒要采取行动,却又特别劝告他们不要从事积极的服务,唯恐违反诫律和规则。违反者被可怕的惩罚威胁著。这种灵修造就了第三类仆人,即那些为了躲避犯罪,总是谨慎行事的基督徒。他们不敢冒险,因为那些尝试、投身的人必无可避免地把自己暴露在犯错的危机中。

常年期第三十二主日 (甲年) — 只信不够,还须坚守信仰

Image
  玛 25:1-13 当玛窦写给一个无法如他们所预期见到基督第二次来临而沮丧的团体时,他修改了耶稣向以色列人所讲述的故事,好符合当时失望的基督徒。十个童女不再代表以色列,而是等待她的主(新郎)回来的教会(新娘)。因此,对于新娘没有出现这事就得到一个合乎逻辑的解释:基督徒团体就是那新娘,由十童女代表。 「五个是糊涂的,五个是明智的。」玛窦珍而重之的议题在此重新被提出来。在基督徒团的体中,善人与恶人一起生活在;麦子和莠子生长在同一个田地;糊涂的和明智的也是并列在一起。 那五个糊涂的童女代表处于危机中的基督徒:那些专注于瞬间即逝的事物的人、忽视真理的人、遗忘必要的一件事,即玛利亚所选,留在耶稣跟前并成为祂的门徒的人(路10:38-42)。 而警醒的童女则代表那些不让自己受虚荣诱惑和持续专注于生命中重要的事的基督徒。 明智的童女令人费解的行为,显示了要把生活过好的重要性,而非只有好的善终。诚然,天主总有办法拯救人,但最终每个人都会按自己所做的而终结:要么是一座坚固宏伟的宫殿,要么是一座天主试验各人的工程时,经不起天主审判的火焰的纸城堡(格前3:13-17)。 关上门意味著每个机会的结束。因此,迫切需要去确立如何过好生活,和点著的灯的图像均指明道路。谁作出具福音精神的选择,即使在遇到考验和面对超出预期的困难时,都能在他们的思想和内心保全和恪守相仰之光。可是,谁若暂时遵循基督的建议,后来又因疲倦面倾向于其他价值观或利益时,便会受到相对的谴责和审判。 耶稣不只在我们生命的终结时到来。祂每时每刻都来,而且希望看到祂的门徒正在服务他人,把自己奉献给他们的弟兄姊妹。他们心房的灯应常燃不熄,并为寻求帮助的穷人、为寻求爱和正义的被遗弃者和陌生人、为渴求得到尊重的妇女、为长期忍受暴力并渴求平安的受害者,以及为犯错而需要理解和宽恕的人,作为参考并且提醒他们人间有希望。 摘自Fr. Fernando Armellini SCJ的原稿

常年期第三十一主日 (甲年) — 心虔志诚,却远离天主

Image
  玛23:1-12 耶稣在今天的福音中讲论法利塞人对待「民众和他的门徒」的行为。他们恐怕也正在步上「法利塞人」的行为。而今日,基督徒亦有变成法利塞人的危机。 「法利塞人」象征与福音相违背的思考、判断和行为模式的典型人物。法利塞人的论点和信仰巧妙地渗透在门徒当中,使之容易被同化。 首先,法利塞人占领别人的座位。每个犹太会堂都有一个训导的讲座,称为「梅瑟的讲座」,就是拉比作出训导之处。耶稣使用座位的图像来概述法利塞人派别的第一个负面特征:滥用权力。 根据《申命纪》,梅瑟的继承人应为先知(申18:15, 18)。显然他们的位置被法学士非法地占据了。因此,预言要让位给拉比们的命令和规定,且这些命令和规定以「天主的圣言和旨意」被传承下来。 今天,有些人把与天主的关系简化为遵守适用的法律和诫律。他们鼓吹律法主义,这主义扼杀并夺取了常常感到被天主所爱和被祂接纳的喜悦。他们延续了法利塞人的灵性精神。 法利塞人的第二个特征由此凸显出来:前后矛盾。法利塞人是那些只说不做的人。他表演为虔诚的人,对于爱、和平和尊重他人讲漂亮的话,却又巧妙地把自己从这些原则性的陈述中抽身,置身事外。 法利塞人的第三个特征是他们把沉重得难以负荷的担子强加在别人的肩上。他们把对天主的信仰和爱简化为实践宗教或遵守诫律。人民因害怕违反微小的诫命而永远活于缺乏安全感的不安中。加纳的空石缸代表这种可怕的犹太宗教。他们没有喜乐:即没有酒(若2:1-11)。 今天,那些试图向百姓强加「荒谬和难以忍受的重担」的人、那些武断地制定规则的人、那些专注于耶稣未曾提及过的细枝末节的人、那些过滤蚊子而吞下骆驼的人(玛23:24),他们的行为如同法行塞人。  法利塞人的第四个特征是展示狂,即喜欢炫耀。这个缺陷根深蒂固。他被称为伪善人,就是那些在人前行善、那些站在会堂或街角当眼地方祈祷、那些以忧郁的态度禁食,让人看到他们克苦的人(玛6:1, 5, 16)。 今日的经文,描述了法利塞人试图获得认可的技俩:喜爱筵席上的首位、会堂中的上座、祈祷时把经匣放宽,衣䍁加长。 今天,在宣扬善行的托辞下,渴望引人注意、在镜头前熟练地展现自己的欲望并没有消失。耶稣给门徒提出了另一种生活态度:「凡高举自己的,必被贬抑;凡贬抑自己的,必被高举。」(玛23:12)